鑄鐵閘閥常見故障分類及原因
一、密封失效類故障
閥體滲漏
閥體鑄造缺陷(砂眼、裂紋)或補焊工藝不當導致泄漏,需通過酸蝕檢測定位裂紋。
法蘭連接處螺栓松動或密封墊片老化,需定期檢查緊固狀態。
密封面泄漏
密封面磨損、劃痕或腐蝕,常見于含顆粒介質的長期沖刷;
閘板與閥座閉合不嚴,或因低溫/高溫導致密封材料變形。
二、機械結構類故障
閥桿異常
斷裂或彎曲:多見于上下螺紋根部,因操作過載、啟閉方向錯誤或材料疲勞導致;
卡阻或升降失靈:閥桿與絲母配合過緊、填料壓蓋偏移、銹蝕或潤滑不足引發阻力過大。
閘板卡死
泥沙、硬質顆粒堆積在閘板槽內,阻礙閘板正常升降;
閥桿與閘板連接處腐蝕或變形,導致傳動失效。
三、操作功能類故障
啟閉困難
手動操作時手輪阻力過大,或因電動執行器過力矩保護失靈;
閥桿與閘板脫離(如止退墊片松脫),導致無法傳遞動力。
無法完全關閉
密封面殘留雜質或閥芯下垂,需調整閘板與閥座間隙;
中腔異常升壓(流體膨脹或壓縮)導致閘板被反向頂起。
四、附屬系統故障
填料泄漏
填料壓蓋未壓緊或填料老化破損,需更換耐腐蝕材質(如石墨編織填料);
傳動部件損壞
電動執行器的限位開關失效或齒輪箱磨損,需定期校準。
五、環境適應性故障
低溫脆化
密封件在低溫下硬化開裂,需采用耐寒材料(如氟橡膠);
高溫變形
鑄鐵閥體長期超溫(>200℃)導致結構強度下降,引發裂紋擴展。
注:定期維護(如潤滑、密封試驗)可降低80%以上故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