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技術交流 > 如何使用ZL-620B生物信號采集系統做神經干動作電位及其傳導速度的測定實驗?
【實驗目的】
學習記錄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的方法,掌握動作電位的測量,了解神經興奮傳導速度及其測定方法,加深理解性和興奮傳導的概念。
【實驗原理】
神經干動作電位是神經興奮的客觀標志,給具有興奮性的神經干以定強度的刺激,會發生動作電位。處于興奮部位的膜外電位負于靜息部位。當神經沖動通過后,興奮處的膜外電位又恢復到靜息時水平。神經干興奮過程所發生的這種膜電位變化稱神經干動作電位。
如果兩引導電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經干表面,當經理干端興奮后,興奮波先后通過兩個引導電處,可記錄到兩個方向相反的電位偏轉波形,稱為雙相動作電位。如果兩個引導電之間的神經組織有操作,興奮波只通過第個引導電,不能傳導至第二個引導電,則只能記錄到個方向的電位偏轉波形,稱為單相動作電位。
神經干由很多神經纖維組成,故神經干動作電位與單根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不同,它是由許多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綜合成的綜合性電位變化。此外,這是在細胞外記錄,與細胞內記錄不同。所以,神經干動作電位幅度在定范圍內可隨刺激強度的變化而變化。
動作電位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有定的速度。不同類型的神經傳導速度(υ)各不相同,神經纖維越粗,則傳導速度越快。蛙類坐骨神經干中以Aα類纖維為主,傳導速度大約35~40m/s。
測定神經沖動在神經干上傳導的距離(s)與通過這些距離所需的時間(t),即可根據υ=s/t求出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
【實驗對象】
蟾蜍或蛙。
【實驗器材】
蛙類手術器械、標本屏蔽盒、帶電的接線若干、林格液、ZL-620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
【方法和步驟】
1. 制備蟾蜍坐骨神經干標本
(1) 方法:標本制備方法與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方法大體相同。應注意:
1) 神經干應盡可能分離得長些。要求上自脊椎附近的主干,下沿腓總神經與脛神經直分離至踝關節附近為止。
2) 神經干分離過程中切勿損傷神經組織,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3) 神經兩端要用細線扎住,然后浸于林格液中備用。
(2) 方法二:取剝皮后的蟾蜍下部軀干,取俯臥位,用尖頭鑷夾住骶骨尾端稍向上提,用組織剪水平剪除骶骨。然后將標本仰臥,用玻璃分針分離脊柱兩側坐骨神經干,穿線,緊靠脊柱分別結扎神經,并剪斷神經,提起線頭,從骶骨剪口處穿向背側,將標本俯臥,用大頭針將標本成“人”字形固定。用手輕提側結扎神經的線頭,辨清坐骨神經走向,然后置剪刀于神經與組織間,剪刀與下肢成30°角,緊貼股骨、腘窩,順神經走向把神經連同肌肉起剪下,直至跟腱,剪斷跟腱和神經。提起剪下的神經肌肉標本,用鑷子夾住腓腸肌表面,順神經干向輕拉,去除肌肉組織后,根坐骨神經干標本便制備好了。
2. 連接實驗裝置
(1) 按圖2-4-1所示用導線連接實驗儀器。ZL-620B的刺激輸出連接對刺激電,兩對引導電連接ZL-620B的CH2和CH4兩個通道,地線接地。必須避免連接錯誤或接觸不良。
圖2-4-1 觀察神經干動作電位及測定神經沖動傳導速度裝置圖
(2) 標本屏蔽盒內襯以浸濕林格液的濾紙,以增加盒內空氣濕度,防止神經干迅速干燥。
(3) 將神經干標本旋轉在刺激電、接地電和引導電上。
(4) 啟動ZL-620B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點擊菜單“實驗/常用生理學實驗”,選擇“神經干動作電位”,設置參數(表2-4-1)。刺激模式也可采用單刺激或主周期刺激,逐步改變刺激幅度。
表2-4-1 ZL-620放大器、采樣和刺激器參數表
采樣參數 | 刺激器參數 | |||
顯示方式 | 記憶示波 | 刺激模式 | 自動幅度調節 | |
采樣間隔 | 25us | 主周期 | 1s | |
X軸顯示壓縮比 | 2:1 | 波寬 | 0.1ms | |
通道 | 通道2 | 通道4 | 初幅度 | 0.2V |
DC/AC | AC | AC | 增量 | 0.02V |
處理名稱 | 神經干AP | AP傳導速度 | 末幅度 | 1V |
放大倍數 | 200~1000 | 200~1000 | 脈沖數 | 1 |
Y軸壓縮比 | 4:1 | 4:1 | 延時 | 5ms |
3. 實驗觀察
(1) 觀察不同刺激強度對神經干動作電位的影響:逐漸增大刺激強度,找出剛能引起微小的神經干動作電位的刺激強度(閾強度)。繼續增強刺激強度,神經干動作電位也相應增大。當動作電位增至大時(不再隨刺激強度而增大),該刺激強度即為大刺激強度。
(2) 仔細觀察雙相動作電位波形。讀出大刺激時雙相動作電位上下相的幅度和整個動作電位持續時間。
(3) 觀察把神經干標本旋轉方向倒換后雙相動作電位波形有何變化。
(4) 測定動作電位傳導速度
1) 給予神經干大刺激強度的刺激,在通道2、4的采樣窗中,可觀察到先后形成的兩個雙相動作電位波形。
2) 分別測量從刺激偽跡到兩個動作電位起始點的時間,設通道2為t1,通道4為t2(或可直接測量兩個動作電位起點的間隔時間),求出t2—t1的時間差值。
3) 測量標本屏障盒中CH2與CH4兩對引導電之間的距離s(應測r1~r2的間距)。
(5) 觀察和測定單相動作電位波形(在損傷神經標本之,可先做“神經干動作電位不應期的測定”的實驗)。
1) 用鑷子將CH4兩個記錄電之間的神經夾傷或用藥物阻斷,再刺激時呈現單相動作電位。
2) 讀出大刺激時單相動作電位的振幅值和整個動作電位持續時間數值。
3) 比較單相動作電位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的長短,并分析與雙相動作電位波形的關系。
【實驗結果】
1. 找出波寬為某數值時的閾上刺激范圍,并記下閾刺激、大刺激的數值。
2. 打印雙相與單相動作電位波形,測出其大幅值及持續時間。
3. 計算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υ=s/(t2-t1)(m/s)。
關鍵詞:生物信號采集系統 信號采集處理一體機 集成化信息化信號采集處理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