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技術交流 > 科學家研究用體溫為傳感器供電
雖然看起來大相徑庭,但燈泡和人類有一些共同點。
德州農工大學教授杰米·格倫林說:“一般人就像是一個80瓦的電燈泡。”
杰米·格倫林教授試圖在他的實驗室中,實現將身體散發的熱量轉化為有用的電能。他們的想法是創造一種可印刷、可涂抹的熱電材料,從而可以利用體熱為健康傳感器等設備供電。它尤其可以幫助到運動員和軍人。
他說:“你想知道是否有人出現腦震蕩、脫水或類似的癥狀,這些癥狀是實時發生的。你不想在你的身體上戴一個像電池一樣的物體,因為如果你跌倒或發生一些意外,你可能會傷到自己,這是一個問題,所以你需要讓自身變成電池。”
當一個人產生熱量時,外面的溫度通常更冷,而溫差就會產生電壓。格倫林說,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涂有熱電技術的特殊織物。
他說: “我們的涂層覆蓋在紡織品的每根纖維上,因此簡單地說,紡織品需要接觸熱源,或者足夠接近熱源來感受熱量。”
人們散發的熱量越多,溫差越大,產生的電壓就越大。
格倫林說:“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種效率可以達到甚至超過10%的設備,這意味著如果我產生80瓦特,我希望能夠獲得8瓦特的功率。”
研究人員利用碳納米管,聚合物和一種被稱為石墨烯的碳納米粒子來改進這種墨水般的可印刷材料,使得效率能達到10%或是能達到1伏特。但是這件事行之不易。
德州農工大學研究生卡洛琳·朗說:“產生一個電壓是可行的,但我們需要多少材料來獲得一個電壓,因為我們需要盡可能少的材料。因此,需要結合不同的聚合物、不同數量的多壁或雙壁納米管、作為添加材料的石墨烯,才能精確地為熱電材料創造電子的最佳路徑。”
最終目標是創造一種可以批量生產的產品。
格倫林說:“這并非天方夜譚。而是何時能實現。是一年還是五年?”
他說,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他們開創性研究所帶來的資金和人力。
關鍵詞:用體溫為傳感器供電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深圳市賽德力檢測設備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