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技術研討 > 氧基損傷DNA修復新途徑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修復氧基損傷DNA(脫氧核糖核酸)的新途徑。論文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瘜W教授彼得·比爾稱該法為細胞氧化損傷的修復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比爾的同事、希拉·大衛教授介紹說,作為炎癥反應的一部分,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氧自由基或活性氧,以此來殺死細菌、寄生蟲或腫瘤。此外,氧自由基與癌癥、衰老密切相關,在接觸環境毒素或暴露于輻射中時也會生成,對于慢性炎癥患者而言,這些氧自由基就有可能致癌。對于修復這種損傷的認識將有助于了解某些癌癥的成因,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治療方案。
據介紹,健康的DNA是由脫氧核苷酸堿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間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在氫鍵的作用下形成的雙螺旋結構。但在該過程中,一旦氧自由基組成DNA的這4種堿基發生反應,DNA就會出現突變,從而形成癌癥。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被稱為NEIL1的酶,這種酶能夠在DNA形成固定的基因組之前發現并修復異;驌p壞的堿基,而NEIL1的信使RNA(核糖核酸)由一種被稱為ADAR1的酶進行編譯。編譯過程中構成NEIL1結構中的氨基酸由賴氨酸變為精氨酸,從而使該蛋白質的性能發生改變。
研究人員用來自于神經細胞的細胞系進行實驗,在加入NEIL1后細胞仍處于靜止狀態,并未出現反應;而當在其中添加干擾素后,情況有了變化,細胞開始通過生產ADAR1和對NEIL1進行編譯來對抗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經過干擾素治療的細胞中會產生兩種形式的NEIL1蛋白質,一種是具有賴氨酸的版本,另一種是具有精氨酸的版本。兩種不同形式的NEIL1在其中發揮了不同的作用:起基本作用的是賴氨酸版的NEIL1,其修復范圍廣但活性較低;經過編譯的精氨酸版的NEIL1具有更高的活性,但在適用范圍上卻相對有限。正是這種分工的不同,才使得NEIL1在修復DNA損傷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比爾和大衛認為,整個系統的運作是這樣的:炎癥產生自由基,自由基破壞DNA,而NEIL1則修復DNA。但炎癥同時也會引發免疫系統分泌包含ADAR1成分的干擾素,這種干擾素則會對NEIL1進行編譯使其更具活性,從而使其得以應付損壞程度更為嚴重的DNA堿基。
關鍵詞: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