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易推廣資訊 > 科技動態 > 各大手機品牌紛紛搶先推出5G手機,該買嗎?
關注易推廣,獲取最前沿儀器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19/7/25 來源: 中國家電網 閱讀次數:13538
【導讀】在近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顯示,已經有8款5G手機獲得了3C認證。其中,華為有4款,一加、中興、vivo、OPPO各有一款5G手機獲得了3C認證。手機廠商們如此急切的推出5G手機,5G手機相較于4G手機究竟有哪些提升呢?這還要從5G對比4G說起。
目前,最顯著的變化是速度的提高。從2G到5G,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都在經歷網絡速度的變化。據了解,5G網絡現在比4G網絡快100多倍。同時,它不僅速度明顯高于4G,而且在延時、連接數和移動性方面也有很大優勢。
在時間延遲方面,5G時間延遲大大降低,這對許多實時應用,如游戲、視頻和數據電話等有很大影響。每平方公里5G的最大連接數是4G的100倍,支持的最大移動速度是4G的1.5倍。
因此對于手機產品來說,5G時代的到來會將網速提升不止一個量級。那么首批5G手機究竟值不值得嘗試?
這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從不同角度來看,答案自有不同。
首先,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5G手機目前的售價偏高,根據中國移動的預判,在 2019 年 5G 預商用階段,測試、預商用 5G 終端可能在 30 款以上,其中 5G 手機的價格預計會在 8000 元以上。這樣的售價很難讓大眾消費者接受。
不過對于想要嘗鮮的消費者來說就不一樣了,以華為Mate 20X 5G來舉例,這款手機無論是從定價,還是配置上來看都是針對高端商務人群的機型,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這或許是一款很好用來嘗鮮5G的手機。
其次,從網絡覆蓋范圍來看。目前5G信號覆蓋還沒有全面鋪開,因此今年的 5G 手機與 4G 手機在體驗上拉不開差距,同時在配套設施還不完整的情況下,5G 的用武之地并不大。
目前各大運營商對于5G鋪設的重點區域集中在省會、直轄市等40個一二線城市,因此對5G信號覆蓋較快的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來說,先發5G手機或許是率先進入5G時代的機型,但對于廣大三四線城市用戶來說,就未必是理想的選擇了。
最后,應用創新角度來看。每一代移動通信升級都提升了網速,而在不同網速之下,能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就像3G網絡讓移動端應用程序的使用變成可能,4G 網絡帶來了移動支付、在線游戲、短視頻等等?赡壳皝砜5G基本還是在速度上的提升,還未出現更多的創新性的配套應用。
以此來看,目前5G手機還并非一個完善的“產品”。日前從魅族離職的高級副總裁李楠也表示:“第一波5G手機的確噱頭成分居多,信號和耗電出問題的風險,應該說是存在的。尤其大規模布網和測試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對于消費者而言,重視這個風險沒有壞處。至少可以看看上市口碑再決策不晚。”
可為什么5G現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各大手機廠商還要爭先強發5G手機呢?原因無非兩點,一是,5G時代占據有利位置。根據,Gartner近期發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預計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7.454億部,相比2018年的18.134億部下降6800萬,將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下跌。5G概念或可很好刺激消費者換機,因此5G手機或許可以改變市場下跌的局面,所以搶先發布可以率先占據這個極具增長潛力的賽道。
二是,爭取洗牌的機會。4G時代的來臨,改寫了中國手機市場“中華酷聯”四強的格局,如今手機市場基本形成了“華米Ov”鼎力的新格局。但是仍有不少廠商想要改寫這局面,因此5G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像中興這樣的老牌產商也加足馬力先發5G手機,試圖破局。
不過,不論廠商們是想率先搶占5G手機賽道,還是試圖改寫“華米Ov”的格局,釘科技認為當下只有解決以下的一些問題,才有可能實現期待。
第一,中低端的5G智能手機的打造。以中國市場來看,目前超過6成以上的手機均價在2000元左右,而目前5G手機的因為其核心SOC芯片的關系,售價頗高可能很極大限制其全面普及,因此消費者急需華為這樣在技術研發上具有優勢的廠商,盡快打造出中低端SOC芯片,從而更好地進行推廣。
第二,需要運營商加速5G建設。擁有再好的設備,但是沒有網絡支持,5G手機與4G手機其實本質上短期不會有太大差別,再強的能力也發揮不出來,只有5G網絡實現像如今4G網絡一樣的覆蓋范圍后,才有機會全面普及。
第三,應用創新、配套應用要跟上。對于消費者來說,目前網速的提升很難成為一些用戶更換手機的最重要動力,哪怕5G相比4G速度提升不止100倍,時延大幅縮短。
消費者如今對于智能手機的期待很多是在形態、使用方式上,需要像中興、華為、Ov這樣有優勢的廠商,利用5G技術將手機進一步革新,讓其真正成為一部智慧手機。同時,在應用端也需要打造出適配5G網絡、產品的新應用,才能更好的激活普及5G手機。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 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