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產品說明 > 二維平面內細胞運動的檢測方法
1.劃痕試驗 原理簡單,操作便捷,不需要借助特殊的實驗儀器,適用于任何具有貼壁特性的細胞,因此在細胞運動的檢測中應用廣泛。本方法中,細胞運動的能力反映為劃痕寬度的變化,通常情況下劃痕由實驗操作者以移液器的吸管端劃出,導致劃痕的寬度并不均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劃痕愈合度的評估。同時,有觀點認為超過24小時的檢測并不能排除細胞增殖對劃痕愈合的影響,盡管在實驗過程中通過降低培養基的血清濃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細胞增殖的影響,但劃痕試驗中觀察時間點的設置仍宜控制在24小時以內。此外,在人為制造劃痕時可對周圍細胞產生一定的機械損傷,可能會影響劃痕邊界周圍細胞的活性和運動潛能。同時,脫落的部分細胞可能在培養板靜置后重新在無細胞區域定植和遷移,從而制造劃痕愈合的假象。
目前,Applied BioPhysics公司推出了基于微電阻感應系統的劃痕試驗裝置。借助于整合在細胞培養板l的電極,通過電流的脈沖刺激可產生寬度恒定均一的無細胞區域。同時通過檢測無細胞區域的微電阻的增加,可以判斷細胞向內遷移的數量。這種改良后的裝置實現了實驗條件的標準化和實驗結果統計的精準化,但其對設備器材的要求和成本均相對較高。
2.細胞排斥區檢測 該方法適宜于貼壁細胞運動能力的檢測。與劃痕試驗相比,由于阻礙物事先已置于細胞培養板中,因此該方法中形成的無細胞區域的邊界清晰,大小相對恒定,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和準確性。目前,已有商品化的高通量實驗裝置可供選擇。
3.柵欄式檢測 該方法的原理與間隙封閉法極為相似,僅僅是在種植細胞時的操作有所不同。其優勢與不足與間隙封閉法相似。
4.微球載體檢測 該方法的核心技術是將待測細胞均勻包被于微球載體之上。因此,包被的成功率是制約該方法準確度的主要原因。在實際操作中,應對每個包被過的微球載體進行細致的鏡下檢查以防止包被不充分的載體進入實驗體系。該方法的優勢顯而易見,由于微球載體的表面積局限且恒定,因而當細胞附著于載體上時其總數相對穩定。同時,包被于載體上的單層細胞排列緊密,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擬體內細胞的緊密連接狀態。但是該方法中用到的微球載體成本非常之高,因此目前該法僅用于極少數類型細胞運動能力的檢測中。
5.細胞球遷移檢測 本方法與微球載體檢測法的原理類似,其不同在于不使用任何載體而構建具有一定三維結構的由多層細胞構成的細胞球,因此適用于此法的細胞必須具備形成細胞球的能力。細胞球由多層細胞由內向外依次組成,這可以更好地模擬生理狀態下細胞之間的連接與微結構。同時,細胞球中不同層次的細胞處于相對不同的微環境中,這也與體內環境下的狀態相類似,特別是在模擬腫瘤細胞從原發灶中逐漸游離出來而發生轉移中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在細胞培養板中預鋪基質細胞(如纖維細胞等)后可以模擬腫瘤細胞球與基質細胞相互作用而發生遷移和轉移。
6.微流體小室遷移檢測 本方法最早見于白細胞運動能力的檢測中。該方法中所用的兩個相互連接的小室容量較小,因此該方法特別適合涉及稀有類型細胞或珍貴物化材料的實驗。同時,小室本身較小的容量會給實驗帶來諸多不便之處,如操作中需要注意液體的蒸發,小室內的液體需高頻率地更換以保證細胞的生長環境相對穩定。
7.毛細管遷移檢測 本方法適宜于白細胞運動的粗略檢測,目前已被多種更為精確的檢測手段所取代。
8.瓊脂糖白細胞遷移試驗 該方法的成本低廉,試驗結果的記錄和分析較為簡單,僅適用于白細胞運動能力的檢測。
9.單細胞運動檢測 該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可實現對單細胞運動的追蹤。通過記錄每個細胞的運動路徑可以計算出細胞運動的速率。然而,由于該體系內的細胞數極少,難以完成涉及細胞數較多的實驗。同時,實現對細胞的實時追蹤依賴于全自動的數字分析記錄系統,且其中獲得的信息量相對較多,因此該方法的成本較高,對實驗操作者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關鍵詞:細胞運動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