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我們已經了解到不同人的腸道菌群構成間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或許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發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差異的出現,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
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結構簡單而又有腸道供細菌存活,因此研究人員將其作為模型進行實驗,用以反映人類腸道中所發生的現象的原因。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選用了基因構成相同的線蟲,把它們放在同一個已經設計好的環境中,之后再觀察他們的腸道菌群構成是否相同。這種實驗幾乎不可能在人類身上完成,不過使用線蟲卻再簡單不過了。
秀麗線蟲能夠吃掉細菌。所以利用這一特性,研究人員將事先準備好的含有六種細菌的食物投喂給基因構成相同的線蟲。在實驗開始時,這些線蟲的腸道內沒有任何細菌,當它們一天天的吃掉細菌后,這些線蟲的腸道內長出了各不相同的細菌群落。
為了更好的探明其影響因素,研究人員隨后采用了由兩種細菌混合成的飼料進行實驗。這次的飼料全部由大腸桿菌所構成,不過其中一半是能夠產綠色熒光蛋白的大腸桿菌,另一半是能夠產紅色熒光的。
這樣飼養一周后,每一只線蟲的腸道內大概存有 3 萬只細菌。然而,這些細菌并不是產綠和產紅蛋白細菌各一半。相反,每只線蟲腸道菌群的構成或是以產綠蛋白細菌構成為主,或是以產紅為主。對此,研究人員認為,因為最早進入腸道的細菌是哪一種是一個隨機事件,所以哪一種先進入,哪一種隨后就占有統治地位。
換句話說,哪一種細菌在進入腸道后幸運的存活了下來,并且適應了艱苦的環境開始生長繁殖,這一種細菌或許就能夠統治整個腸道細菌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