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行業標準 > 離心機的發展歷史
18世紀產業革命后,隨著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1836年出現了棉布脫水機。這是最早的三足離心機,此后一百多年來,三足式離心機經過不斷的技術深化,形成了十幾個系列共計一百多種規格產品,完全覆蓋了分離市場的方方面面。
隨著近代環境保護、三廢治理發展的需要,對于工業廢水和污泥脫水處理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促使臥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碟式分離機和三足式下部卸料沉降離心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臥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的發展尤為迅速。如今,在合成塑料及合成纖維生產的分離設備中,螺旋離心機己成為關鍵設備之一。
我國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引進螺旋離心機,對國外著名公司生產的多種規格的臥螺離心機進行了仿制。臥螺離心機是原化工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當時,就整體水平而言,我國還是遠遠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的。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和人類對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視,分離效果好,振動小、噪聲低成為離心機能否被市場接受的重要條件。這就需要離心機具有良好的動態特性。通常,動態特性包括臨界轉速、不平衡響應和穩定性等內容。臥螺離心機的參數選擇及優化是提高臥螺離心機動態特性的首要環節。
我國真正具有現代實用價值的第一臺螺旋離心機是1954年制造的,由于它獨具連續操作、處理量大、單位產量耗電量較少、適應性強等特點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四十多年的發展中,結構、性能、參數變化很大,分離質量、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在離心機領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種國際展覽會上,各種各樣的螺旋離心機,是所展出的離心機中最吸引人的機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0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 易推廣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