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產品說明 > 煤炭形成的過程
煤炭形成的過程
煤是古代植物遺體的堆積層埋在地下后,經過長時期的地質作用而形成的。據研究,幾乎所有的植物遺體,只要具備了成煤的條件,都可
以轉化成煤。不過,低等植物遺體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圍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廣、規模大、利用廣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
遺體(主要是古代的蕨類、松柏類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遺體)形成的。
在地球的歷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質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的侏羅紀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紀。這是因為,在這幾
個時期內,地球上的氣候非常溫暖潮濕,地球表面到處長滿了高大的綠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帶和有水的環境里,封印木、鱗木
等古代蕨類植物生長得特別茂盛。
當時,高大的樹木倒下以后,就會被水淹沒了,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絕的情況。在缺氧的環境里,植物體不會很快地分解、腐爛。隨著
倒木數量的不斷增加,最終形成了植物遺體的堆積層。這些古代植物遺體的堆積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斷地被分解,又不斷地化合,漸漸形
成了泥炭層,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殼的運動,泥炭層下沉了。泥炭層被泥沙、巖石等沉積物覆蓋起來。這時,泥炭層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巖石等的沉重壓力,另
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層又受到地熱的作用。在這樣的條件下,泥炭層開始進一步發生變化:先是脫水,被壓緊,從而比重加大,
而且石炭的含量逐漸增加,氧的含量逐漸減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漸降低。完成這幾個過程以后,泥炭就變成了褐煤。
褐煤如果繼續不斷地受到增高的溫度和壓力的作用,就會引起內部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進一步變化,褐煤就逐漸變成了煙煤或
無煙煤了。
開灤、陽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紀至二疊紀時期形成的,這個時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類植物。大同的武寧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
羅紀形成的,這個時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蘇鐵、松柏類、銀杏類等裸子植物。撫順和云南的小龍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紀形成的,這個
時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類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關鍵詞: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鶴壁市鼎盛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