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技術交流 > 淺談三坐標市場及其中國的計量市場
中國精密測量機市場的趨勢和變革在模具行業的測量領域,占半壁江山以上的還是接觸式測量。整個測量行業要分幾條路來發展,比如在測量精度、測量速度和測量方式等各方面專其所長,優先發展。
非接觸式測量會取代傳統測量,這個趨勢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多長時間不好說。
非接觸式測量其實很早就有,但那時候價格太高,不太適合中國國情,F在接觸式測量機遍地開花,包括大企業很難再找到獨家利益點的產品,大中小等測量企業都形成了強烈的競爭,所以非接觸式測量就逐漸被炒熱了。這是大公司利益點的一種渲染,實用性還不是很大,因為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針對機加工企業。盡管市場競爭激烈,每種產品卻都有自己的生存面,雖然國外的很多大品牌都全都涌入中國,但我們依然可以生存,因為市場在擴大,各有各的生存點。在模具行業的測量領域,占半壁江山以上的還是接觸式測量。工業GPS,也就是所謂的雷達測量,目前是一種很新的測量方式,但是還處在探索階段,雖然說很多廠家建廠時已經將其嵌入廠房,但是實際大規模應用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非接觸測量很早以前應該是發展得很好了,因為測量機只是一個載體,關鍵在于軟件的發展。測量的主流還是接觸式測量,因為它的精度最保險,目前的市場還在擴大,它的發展勢頭還很強勁。按國際慣例,7臺數控設備配備一臺測量機,這樣對產品的控制才能達到標準,可是中國國情不是這樣。比如浙江某個摩托車制造公司,幾十臺加工設備配備一臺測量機,現在有所改善,但是還是達不到配備比例。所以,中國的市場缺口非常大。但是尋求利益點很難,只能尋找差異化。整個測量行業要分幾條路來發展,比如在測量精度、測量速度和測量方式等各方面專其所長,優先發展。
中國的制造業與歐洲差距有其歷史原因,比如沒有經歷過工業革命,沒有配備標準化的歷史等。
對于整個模具制造業來說,測量機只是它的一部分,這個部分有時候甚至可以沒有。測量機到底在模具制造業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首先要看制造的模具,其次看制造模具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兩點我個人認為。同樣是仿制,如果測量機和軟件選擇的好,就會和被仿制對象更加接近。如何提升模具制造業,從測量機角度來說,我認為還是把本職工作做好,把測量精度和水平提高,把軟件功能提高,把服務質量做好。另外,我們應該多在模具發達地區,比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開辦講座,宣傳提高用戶的測量意識,講解測量機在模具制造業中起到的作用,只有意識提升了,真正采用測量機了,才能真正提高模具制造業的水平,F在中國的測量機意識還很淡漠,質量意識還不是很高,一些廠家買測量機純粹是因為他的客戶逼著他們去買。提到仿制和反求,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諷刺為“中國特色”,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我認為無論是光學的還是接觸式的還是流行的線掃描,目前測量機這塊是模具制造業提升的最好辦法,因為中國的設計能力更難短時間內提升,F在市場在飛速膨脹,測量設備的存在一是“面子問題”,客戶會覺得你的質量保證很到位;二是確實讓用戶感覺到了減少殘次品的產生,用戶的質量意識已經在提升。
測量在模具制造的關鍵環節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日本把三坐標測量機和卡尺和千分尺歸結到一類,都屬于簡單的測量設備。測量機就是一個頭和尾的作用,頭的作用就是反求,模具的仿制,是一個抄數機,這就是所謂的“測量”概念。放到尾就是檢測,F在我們常說的計算機輔助集成制造系統,就是一臺三坐標測量機,一臺工作站結合一臺加工中心。我認為不需要把測量機復雜化,這樣會造成大眾的神秘化,并不有利。我們希望市場能達到一種透明化。比如測量機本身放在一個溫度很穩定的環境里,正常情況下對材料的影響不是很大,可是很多用戶在購買時會片面地去強溫度實時補償的問題,這可能也是某些廠家的宣傳方面的噱頭,相對我國目前的使用水平,還沒有普及到將測量機設備放在溫度變化極大的惡劣環境下使用的地步,個人認為,國內測量機行業一支獨大,對中國測量機行業的發展并不有利。 測量是推進模具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測量機制造企業在模具工業新時代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模具制造業和三坐標測量機的關系不得不提的是曲線曲面的檢測和測量。
因為三坐標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曲線曲面,包括摩托車、汽車,甚至航空航天業,比如一級光滑二級光滑甚至三級四級光滑,這就要求曲面非常的好。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條曲線,但是它們同樣達到相同的光滑度,這就不是1+1=2的問題,而是涉及到約等于或者包容性,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所以測量機需要智能化。比如兩點之間就是差兩微米或者兩絲,但是這個點所在的曲線和標準曲線同樣光滑,同樣符合,這樣就涉及到怎樣智能化去解決。另一個問題是實際的檢測方法,這也很難做到。比如,當測一條曲線的時候,要從法矢采點,只有從這個方向才能正確地把曲率測出來,可是現在的曲線都是變曲率的,測量機很難做到每次都能保證法矢的方向,所以現在實際上都是模糊測量。測出來的東西跟實際的有一些差別,實際上很多曲線的點測量機是測不到的,因為點是無數的,需要軟件去光滑,所以軟件的智能化需要大力發展。硬件的發展包括測頭、控制系統等都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墒乾F在我感到比較不可理解的一點是,所有的廠家都在做其他方面的一些概念,而軟件智能化的發展基本停滯不前,真正把軟件的智能化問題解決了,那才是做實事的。
現在又提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把測量的中心放到用戶身邊。
現在所謂的概念太多了。在中國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市場并不是隨著客戶的需求走,而是隨著廠家提出的概念走。比如國內某個測量機廠家,是比較引領測量機潮流的,之前提出的高速運動,掃描,斜量,航空鋁材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響應。因為它強大了,就可以在媒體上,在用戶交流會上大力宣傳這樣的概念和自己的優勢,而避諱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用戶作為一個弱勢,不是很理解技術的發展和使用,就會馬上形成一種追隨心里,另外的第三方也掌握了相同的技術,但是因為聲音小,強大的一方就成為了主流。
中國的測量機市場,肯定要經歷一場洗牌,我們都要有這個危機感。
關鍵詞: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上海捷滬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發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