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氣相色譜儀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氣相色譜儀最重要的兩個配置就是色譜柱和檢測器
氣相色譜儀以氣體作流動相(載氣),當樣品進入汽化室汽化后,被載氣帶入色譜柱內,樣品中各組份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進行反復多次的分配,由于樣品中各組份的性質不同,在色譜柱中兩相間的分配系數和吸附系數不同,在載氣帶動下各組份在柱子中的運行速度也不同,經過一定的柱長后,各組份在柱子末端分離開,然后導入接在柱子后的檢測器,按照導入檢測器的先后次序,經過對比,可以區別出是什么組分,根據峰高度或峰面積可以計算出各組分含量。
氣相色譜柱選擇指南
1)柱長度的選擇
分辨率與柱長的平方根成正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為取得加倍的分辨率需有4倍的柱長。較短的柱子適于較簡單的樣品,尤其是由那些在結構、極性和揮發性上相差較大的組分組成的樣品。
一般來說:
15m的短柱用于快速分離較簡單的樣品,也適于掃描分析;
30m的色譜柱是最常用的柱長,大多數分析在此長度的柱子上完成;
50m、60m或更長的色譜柱用于分離比較復雜的樣品。
應該注意,柱長增加分析時間也增加。
2)柱內徑的選擇
柱徑直接影響柱子的效率、保留特性和樣品容量。小口徑柱比大口徑柱有更高柱效,但柱容量更小。
0.25mm:具有較高的柱效,柱容量較低。分離復雜樣品較好。
0.32mm:柱效稍低于0.25mm的色譜柱,但柱容量約高60%。
0.53mm:具有類似于填充柱的柱容量,可用于分流進樣,也可用于不分流進樣,當柱容量是主要考慮因素時(如痕量分析),選擇大口徑毛細管柱較為合適。
3)液膜厚度的選擇
液膜厚度影響柱子的保留特性和柱容量。厚度增加,保留也增加。
0.1~0.2μm :薄液膜厚度的毛細管柱比厚液膜的毛細管柱洗脫組分快,所需柱溫度低,且高溫下柱流失較小,適用高沸點的化合物的分析。
0.25~0.5μm :常用的液膜厚度。
厚液膜:對分析低沸點的化合物較為有利。
4)固定相的選擇
不同的固定相對不同的分析物的影響不同,根據相似相溶原理,性質越相近,固定相對其的流動阻力越大,其保留時間越長.色譜柱就是通過這個原理將不同性質的混合物相互分開的.
您現在就可以看到其實氣相色譜柱的分離效果主要取決于其固定相,柱長度,柱內徑,液膜厚度這幾個因素,從原理上講,這幾個因素相同的柱子,其分離效果是完全一樣的?紤]到這一點,現在您完全根據這個更加本質的依據來選擇您的氣相色譜柱,而不必一定去購買昂貴的標準指定氣相色譜柱.
(二)氣相色譜檢測器
1952年,James 和Martin提出氣液色譜法,同時也發明了第一個氣相色譜檢測器(為一接在填充柱出口的
滴定裝置),隨后又發明了密度天平。
1954年,Ray 提出熱導檢測器TCD。
1957年,Mcwillian和 Harley同時發明了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
1960年,Lovelock 提出了電子俘獲檢測器ECD
1966年,Brody發明了火焰光度檢測器FPD
1974年,Klob 和Bischoff 提出了電加熱NPD
1976年,美國推出光電離檢測器。
八十年代以后,傳統檢測器進一步發展,同時又發展了其它新的檢測器。如:CLD、FTIR、MSD、AED
二、常見氣相色譜檢測器及縮寫:
TCD-熱導池檢測器
FID-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ECD-電子俘獲檢測器
FPD-火焰光度檢測器
PFPD-脈沖火焰光度檢測器
NPD-氮磷檢測器
PID-光電離檢測器
MSD-質譜檢測器
IRD-紅外光譜檢測器FTIR
HID-氬電離檢測器
AID-改性氬電離檢測器
AED-原子發射檢測器
三、檢測器分類
1、根據樣品是否被破壞
破壞性檢測器:FID、NPD、FPD、MSD、AED
非破壞性檢測器:TCD、PID、ECD、IRD
2、根據相應值與時間的關系
積分型檢測器、微分型檢測器。
目前流行的檢測器都是微分型檢測器。
3、根據對被檢測物質響應情況的不同
通用型檢測器,如:TCD、FID、PID
選擇性檢測器,如:FPD、ECD、NPD
4、根據檢測原理的不同
濃度型檢測器:測量的是載氣中某組分濃度瞬間的變化,即檢測器的響應值和組分的濃度成正比。如熱導
檢測器和電子捕獲檢測器。
質量型檢測器:測量的是載氣中某組分單位時間內進入檢測器的含量變化,即檢測器的響應值和單位時間
內進入檢測器某組分的量成正比。如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和火焰光度檢測器等。
凡非破壞性檢測器,均為濃度性檢測器。
五、表征檢測器性能的指標
檢測器的性能指標包括:靈敏度、檢出限、線性范圍、響應速度、穩定性、選擇性。
1、回顧:噪聲和漂移
噪聲: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基線波動,稱基線噪聲。噪聲分為短期噪聲和長期噪聲兩類。
漂移:基線隨時間單方向的緩慢變化,稱基線漂移。
2、靈敏度和檢出限
靈敏度: 是指通過檢測器物質的量變化時,該物質響應值的變化率。
檢出限:產生2倍噪音信號時,單位體積的載氣在單位時間內進入檢測器的組分量。注意,目前比較公認
的是3倍。
靈敏度和檢出限是從兩個不同角度表示檢測器對物質敏感程度的指標。靈敏度越大、檢出限越小,檢測器
性能越好。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檢測器不可能單獨使用,它總是與柱、氣化室、記錄器及連接管道等組成一個色譜體
系。因此提出了最小檢測量來代替檢出限。最小檢測量指產生2倍噪聲峰高時,色譜體系(即色譜儀)所
需的進樣量(目前也是3倍?)。要注意:最小檢測量與檢出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檢出限只用來衡量檢
測器的性能,而最小檢測量不僅與檢測器性能有關,還與色譜柱效及操作條件有關。
3、線性范圍
檢測器的線性范圍定義為在檢測器呈線性時最大和最小進樣量之比,或叫最大允許進樣量(濃度)與最小
檢測量(濃度)之比。不同類型檢測器的線性范圍差別也很大。如氫焰檢測器的線性范圍可達107,熱導
檢測器則在104左右。由于線性范圍很寬,在繪制檢測器線性范圍圖時一般采用雙對數坐標紙。如下圖所
示:
線性范圍,就是圖中A、B曲線直線部分兩個端點濃度之比。一般來說,樣品中組分的響應值應該落在檢測
器的線性區間內。如果樣品進樣量過大,某組分的響應值超過了線性范圍,那么用外標法測定時會導致測
定值偏低。檢測器的動態范圍是指檢測器對組分發生響應的區間,它通常大于線性空間。一個檢測器的線
性空間的下限,就是該檢測器的檢測限。
4、響應速度-時間常數t
從組分進入檢測器至響應出63%的電信號所經過的時間,為該檢測器的響應時間(t),如下圖所示。即為
系統對輸出信號的滯后時間。對于氣相色譜檢測器來說,要小于0.5s。
響應時間與檢測器死體積等因素密切相關。
過長的響應時間會影響色譜峰峰形,檢測器應使峰形失真小于1%。下圖給出了不同響應時間檢測器獲得的
兩個色譜圖。
5、穩定性和選擇性
檢測器應具有良好的時間穩定性,重復分析具有良好的重現性是檢測器必備的特色。
通用性檢測器必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選擇性檢測器必須有良好的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