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產銷數據顯示,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5萬輛和242.3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7%、銷量同比下降0.6%。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1月,盡管有效工作日減少,但在“以舊換新”政策、春節經濟助力等利好因素驅動下,汽車產量實現小幅增長,銷量較同期只微降,行業迎來平穩開局。其中,乘用車延續良好表現,產銷同比雙增;商用車市場需求偏低,銷量同比有所下降;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
乘用車產銷同比雙增,分別完成215.1萬輛和213.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28.4%和31.6%,同比分別增長3.3%和0.8%。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產銷均呈兩位數明顯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車(轎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小幅增長、銷量微降,多功能乘用車(MPV)產銷兩位數增長,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快速增長。
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45.9萬輛,環比下降29.3%,同比增長14.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8.4%,銷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8個百分點。在主要外國品牌中,與上月相比,五大主要品牌銷量均呈兩位數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法系品牌銷量呈兩位數增長,韓系品牌銷量小幅增長,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銷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數據顯示,1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共銷售62.3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70.9%。在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中國一汽和上汽股份銷量均呈兩位數增長,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增速最為顯著,特斯拉銷量小幅增長,其他企業銷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商用車市場表現依舊疲弱,產銷分別完成29.9萬輛和29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7.2%和21.2%,同比分別下降8.6%和10.3%。在商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客車和貨車產銷均呈兩位數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客車產銷小幅增長,貨車產銷呈兩位數下降。在貨車細分品種中,與上月相比,四大類貨車品種產銷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中型貨車和微型貨車產量呈不同程度下降、銷量呈不同程度增長,重型貨車和輕型貨車產銷呈不同程度下降。在客車細分品種中,與上月相比,三大類客車品種產銷均呈明顯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輕型客車產銷小幅增長,大型客車產量下降、銷量增長,中型客車產銷小幅下降。
新能源汽車同比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7%和40.9%,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8.9%。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三大類新能源汽車品種產銷均呈明顯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快速下降,其他兩大類新能源汽車品種產銷呈兩位數較快增長。
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共銷售205.3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4.7%。在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股份、吉利控股銷量呈兩位數增長,上汽集團、奇瑞控股和北汽集團銷量小幅增長,其他企業銷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汽車出口結構分化,新能源汽車成全球化突破點。1月汽車出口47萬輛,同比增長6.1%,但環比下降6.8%。結構上呈現“冰火兩重天”: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2萬輛,同比下降6.6%,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弱;新能源汽車出口15萬輛,同比激增49.6%,其中比亞迪出口7萬輛(同比 91.5%),奇瑞、長安等品牌在東南亞、歐洲市場表現亮眼。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品牌雙輸出”,插混車型增速顯著,印證海外市場對長續航、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
汽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汽車行業的平穩運行對穩定經濟大盤至關重要。陳士華分析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以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基調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動力,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春節后,首場國常會明確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國家有關部委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相信隨著系列政策的出臺落地、深入實施,將有助于汽車行業穩定發展,實現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