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展會 >參展企業 > 廣西“三最”申吉尼斯 坭興陶曾拿世博金獎
發布時間:2010/8/4 來源:阿儀網 閱讀次數:2643
在上海世博園寶鋼大舞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區里,來自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姑娘覃金媛將自己的嫁衣帶到了世博會上對外展示。
廣西12個世居民族在這里舉行的上海世博會廣西活動周上集中展示璀璨的民族文化。所展示的侗族姑娘嫁衣共有里外三層,每一層的胸口、袖口、領口和衣襟都是手工刺繡而成,繡出的花朵、鳳凰等圖案栩栩如生。
據介紹,侗族姑娘從小就學習刺繡技術,為今后出嫁作準備。覃金媛15歲開始就為自己縫制嫁衣,至今她一共為自己縫制了12套嫁衣。目前,她已成“非遺”項目侗族刺繡的傳承人。
記者現場看到,傳習區內懸掛在半空中的一幅超大壯錦,長6.6米,寬3.68米,畫面中呈現出鳳凰、繡球、銅鼓等八桂風情物品。據廣西文化廳廳長余益中介紹,壯錦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是廣西壯族文化瑰寶。這幅由廣西技師制作的最大壯錦,時廣西贈送給上海世博會的特別禮物。
在傳習區現場,京族獨弦琴傳承人蘇春發教弟子彈奏的世界最大獨弦琴,也招來眾多游客的關注。獨弦琴是廣西獨有的京族民族樂器,通過一根弦的共振進行演奏。這把世界最大的獨弦琴長4960毫米,弦長3300毫米。
與廣西此次參博的世界最長板鞋、最大壯錦一樣,這把世界最大獨弦琴也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走在寶鋼大舞臺傳習區,如同走進廣西濃郁的少數民族生活區。在這里,可以看到美麗的壯族姑娘在織壯錦,心靈手巧的壯族女孩在繡繡球,還可吃到可口的侗族油茶,聽到壯族姑娘悅耳的山歌聲。
在民俗展示區,廣西兩個侗族小伙正在演示打糍粑?此坪唵蔚膭幼,引來不少游客躍躍欲試。湖南游客嚴先生接過木棍,想過把癮,可手里的木棍往石槽里一捶,即被糍粑粘得死死的,他幽默地向侗族小伙求助:“快救救我,我真是無法自拔了!”
經過一番努力,嚴先生把打好的糍粑送到一旁的侗族姑娘手里。姑娘把一大團細膩粘稠的糍粑搓成一個個湯圓大小的小球,放進由芝麻、花生、白糖磨成的粉末中一滾,就成了誘人而美味的“驢打滾”。嚴先生享用著自己的勞動果實,顯得開心無比。
而在世博園廣西館(網上廣西館)里展出的“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95年前的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廣西欽州老一輩藝人就帶著充滿“土”文化氣息的坭興陶奪得了世博金獎。而本屆世博會上廣西館展出的坭興陶大花瓶瓶高2.2米,寬0.66米,是史上最高最大的坭興陶大花瓶。
據介紹,在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中,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族織錦”一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成為廣西兩件寶之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