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經銷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100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王冬梅
熱門標簽
公司動態
垃圾是一座富礦
“再生資源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將引領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杜歡政認為,城市垃圾是一座富礦,必須重視循環經濟模式,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
CBN:為什么說再生資源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杜歡政:從產業演化的歷史規律來看,在工業化進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存在著不同的主導產業。這種主導產業的特征,首先表現為其本身具有較高的增長率,其次表現為通過其前向和后向關聯,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增長。
進入21世紀,由于全球資源日益枯竭,資源供應日趨緊張,現在,70%的礦產資源已經從地下搬到了地上,地下的資源日趨枯竭,資源以垃圾的形式堆積在城市之中,以后要想獲得資源,就要從城市垃圾中進行挖掘。
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對于節約資源、緩解資源短缺的矛盾、減輕環境承載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投入巨額資金,制定優惠政策,提供技術支持,促進了資源再生產業快速發展。目前資源再生產業已成為全球發展*快的朝陽產業。
目前,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規模已增至600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可達1.8萬億美元,僅美國的再生產業規模目前已達2400億美元,超過汽車行業,成為美國、就業人數*多的支柱產業。從資源再生觀點看,“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一切物質資源均具有循環利用的價值。從世界范圍來看,資源再生領域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
CBN:中國再生資源產業的市場潛力如何?
杜歡政:人們過去對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存在認識誤區,將回收利用再生資源與假冒偽劣、污染環境畫等號。一些人不加區分地把進口廢舊物資視為“洋垃圾”,把再生資源產業的從業人員稱為“破爛王”、“拾荒人”等,還有一些地方曾認為回收廢舊物資影響城市形象而取消“再生行業”。
隨著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產業是“綠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種新經濟形態,是追求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多贏的經濟發展模式。廣大人民群眾開始加入支持再生資源產業的隊伍,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看到了這個產業存在的巨大商機。
近年來,中國再生資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十五”期間,中國回收的再生資源總量約為4億噸,年平均回收量在800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率在12%以上;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總值超過了65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0%。2005年,中國廢舊物資回收總值已達1300億元,約占2005年GDP的0.7%。2005年,年產廢鋼總量近6000萬噸,年產廢舊有色金屬370萬噸,廢紙回收1809萬噸……有近6000家回收企業和15萬個回收網點遍布全國。
但多年來,中國沒有投資一個有規模的資源再生項目。100多家國有骨干企業、1000多家上市公司,沒有一家專搞資源再生的。再生企業現代化、產業化程度在600個行業中都排在末位。
CBN:我們注意到,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一年來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呈現蕭條景象。這是為什么?
杜歡政:廢品回收處理是遭受全球金融打擊*嚴重的一個行業。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調查,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到實體經濟,制造業的萎縮導致對原材料需求下降,國內鋼鐵企業、有色金屬加工企業以及造紙、塑料等企業停產、減產,部分企業損失慘重,出現破產倒閉現象,原材料價格一直呈下跌趨勢。
受其影響,國內再生資源市場疲軟,價格暴跌達50%以上,80%的回收網點歇業關門,幾百萬業內城鎮工人和農民回收工因行業不景氣而失業或者收入大幅減少,再生資源回收量下降70%以上,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再生資源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管理缺失和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更加顯現,再生資源產業通過產品價格競爭優勢來增加企業利潤空間的時代不復存在。應對高成本時代的挑戰,企業必須創新集約型盈利模式,采取“技術+設備+產業基金”的鏈式經營模式,逐步實現由初級簡單經營向高級集約經營轉變,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再生資源產業要轉“危”為“機”,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通過技術革命,促進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業整體水平,推動再生資源產業規;鸵幏痘l展,培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CBN:目前制約中國再生資源產業的瓶頸有哪些?
杜歡政:近年來,為了充分利用再生資源,中國政府日益重視資源再生產業,加強對廢物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考慮,加大了對相關技術的研發,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已陸續出臺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規范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例如,針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管理,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條例》、《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指導意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
但目前,中國還沒有廢舊物資分類標準及技術規范,沒有各類再生資源企業生產技術標準,更缺乏一整套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使得再生資源產業的技術操作性低,無法適應化的要求。如廢紙加工,由于沒有統一的分類和再生質量標準,再生紙的質量無法保證,F有的廢鋼鐵分類標準和有色金屬分類標準也因管理問題和技術工藝問題無法實施,并且不能與接軌,亟待修訂和制定。
我認為應該建立起廢棄物處理的經濟機制,包括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日本對廢塑料制品類再生處理設備在使用年限內除普遍退稅外,還按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此外,中國也可以征收填埋和焚燒稅,以及對企業實行財政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