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生產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500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程成
熱門標簽
公司動態
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MR診斷中的應用令人期待齊一生物編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醫院在影像診斷方面有十余年的合作經驗,長期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用于臨床診斷。項目負責人是北京大學醫院醫學影像科王霄英主任和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張玨副教授,技術負責人是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王成彥博士。
前列腺MR診斷對醫生經驗要求較高
據世界腫瘤協會公布的數據,前列腺癌是歐美老年男性中發病率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大量數據表明,前列腺癌好發于中老年人,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在65歲以上。
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分期非常重要,目前對于廣泛采用的多參數磁共振影像數據的解讀是一個技術難點,磁共振圖像包含多種對比的圖像,每類圖像可以提供不同的診斷信息,需要醫生有豐富的經驗,才能綜合利用這些信息作出準確的解讀。
王霄英主任介紹,前列腺MR(磁共振)圖像里,有時炎癥、增生與腫瘤的表現類似,要求非常有經驗的醫生才能鑒別。實際上,有經驗的醫生對這些疾病的鑒別平均準確率也常不超過70%。更重要的是,MR的任務不是檢出“癌”,而是檢出“臨床顯著癌”,需要長時間、大樣本量的訓練,才能積累一定的診斷經驗。而通過機器輔助診斷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識別癌灶,輔助醫生做出判斷。
智能輔助診斷可幫助識別前列腺MR圖像中的腫瘤
前列腺癌智能診斷平臺軟件界面
前列腺癌MR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是一款智能學習和診斷的平臺。該平臺運用了人工神經網絡的技術,從MR圖像數據中挖掘出有用信息,讓計算機可以從中“學到”腫瘤的影像表現。北京大學醫院的影像專家對這套智能系統進行“訓練”,通過圖例和診斷結果來培訓計算機,經過這種訓練后,計算機就可以半自動地閱讀圖像。
在多參數磁共振影像中,通過提取圖像中有用特征,找到*有可能是腫瘤的區域,做出腫瘤的風險預測。預測結果以概率地圖的方式呈現,可以直觀地幫助醫生做出診斷。經過與病理結果的對照,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在前列腺癌MR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幫助下,影像科醫生的閱片時間有可能顯著縮短。未來會在云數據平臺的基礎上,多中心的影像數據可以不斷積累和優化,而通過大量數據對該智能系統的訓練,前列腺癌智能診斷平臺的診斷能力會越來越強。
智能輔助診斷可達到?朴跋襻t生的水平
當前MR檢查的任務是針對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發現穿刺活檢的目標。在輔助診斷系統運行結束之后,系統會提示出可疑病灶的位置,泌尿科醫生結合臨床情況決定是否穿刺,如果穿刺,在輔助診斷系統的引導下,有可能提高穿刺活檢的陽性率,發現更多的臨床顯著癌。
探索和搭建這套輔助診斷系統,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醫院用了近10年的時間,十年磨一劍,小樣本初步驗證的結果顯示該系統對臨床顯著癌的輔助診斷準確率已超過90%。這個系統相當于一個有經驗的泌尿影像?漆t生,在線幫助臨床醫生讀片,它能夠清晰、定量地描述疾病的風險。
該系統針對不同經驗的醫生應用情況可有不同?梢允轻t生先讀片,系統后讀片,此時的作用是減少誤診;可以是系統先讀片,醫生后讀片,減少漏診;也可以是醫生和系統同時讀片,針對醫生找到的可疑病灶,系統給出癌的可能性。
數據、技術雙重優勢
數據優勢:系統的訓練使用了較多的前列腺癌證實病例,這些病例遵從了嚴格的MR檢查適應證、檢查規范,隨訪了很長時間。
技術優勢:人工智能技術關鍵在算法,在智能學習算法方面項目團隊有很多年的積累,在跟醫院合作過程中也對前列腺癌本身有了深入了解,因此團隊的算法可以說是具有臨床特色的算法。
MR檢查的規范化是推廣的前提
在采訪的過程中,王霄英一直強調:該系統技術上已經達到可推廣的程度。團隊在做前列腺MR輔助診斷全國多中心研究的時候,很多醫院都對這個系統有所了解,都特別希望得到,甚至付費安裝和使用。
系統交給這些醫療機構使用很容易,但前列腺MR檢查流程不規范時,應用則有一定困難。病人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合適的MR檢查,檢查之后由系統提供有效信息,醫院也有能力做穿刺,這樣效果就會很好。
創辦34科技開展商業化探索
為了使該系統盡快實現產業化,同時也加快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其他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由該中心產學研負責老師牽頭創辦北京34科技有限公司,具體負責中心成果的孵化、轉化具體事務。
據該中心產學研負責人傅曉燕介紹,中心的研究課題都是以臨床及基礎醫學問題這些實際需求為起點,研究團隊既有北大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工程學等科學的老師和學生,也有北大醫院的臨床專家,目的是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取長補短,將的科學技術與臨床醫學實際需求相結合,解決臨床問題。
中心的成果除了這個前列腺癌MR智能輔助診斷平臺,還包括系列磁共振成像新技術,以及基于醫學影像和信號的輔助診斷新方法,低溫等離子體、脈沖技術為技術核心的新一代物理治療方法。34科技目前已經從北大購買了包括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在內的部分技術的知識產權。
34科技其實也是一家創業公司,他們以投資的角度做孵化、以創業的姿態做投資,他們正在尋找創造精神、且有趣的小伙伴一起創業。將更多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為醫療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源動力!
同時34科技也正在尋找醫療產業界相關人士,無論是從事醫療早起項目投資的投資機構,還是有經驗懂運營的創業團隊,或者是其他大中型醫療公司,34科技期望以北大生物跨學科研究中心的成果為創業起點,與創業團隊、投資人共同創立新公司來實現研究成果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