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經銷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張先生
公司動態
機織家具裝飾織物
機織家具裝飾織物(平紋、簇絨或植絨織物)接縫處紗線抗滑移性試驗方法
【摘要】
ASTM D 4034-1981
1 適用范圍
1.1 本方法規定了試驗接縫處紗線滑移性時,機織的家具裝飾織物中覆蓋在經紗上的緯紗,或覆蓋在緯 紗上的經紗的抗滑移性能。
注:本方法系由ASTM D 434《采用標準接縫試驗機織織物中紗線抗滑移性試驗方法》引伸而來,將D 434方法進行適當修改使這能更廣泛地應用于家具裝飾織物。
2 有關文件
2.1 ASTM標準
D76《紡織品拉伸試驗機規格》
D123《有關紡織品的術語定義》
D1776《紡織品試驗用調溫調濕實施方法》
2.2 聯邦標準
Fed-Std-751a《線跡、接縫及縫紉方式》
3 定義
3.1 紗線滑移(名詞) 接縫處的紗線在此接縫的任一側滑動而產生裂縫或裂口所呈現的一種損傷形式。
3.2 滑移方向(名詞) 在紗線滑移試驗中,紗線產生滑移所需作用力*小的、與機織物緯紗或經紗相平行的移動方向。
3.2.1 說明 在許多情況下,織物有可能在兩個方向上均受到拉伸。
3.3 紗線抗滑移性(名詞) 用某種特定數值來表示的,使標準接縫各部分分離所需的作用力。
3.4 本方法中使用的其他紡織品術語的定義參看D123的定義。
4 方法概要
4.1 測定已用某種特定的方式縫合在一起的幾塊相同織物制作的試樣上紗線的滑移情況(參見9.3)。首先,使用擺錘式拉伸試驗機或CRE拉伸試驗機拉伸試樣上未縫合部位。接著,在橫穿試樣接縫的方向上進行拉伸,并在同一張記錄紙上記錄拉伸結果。測量紗線開始滑移時刻兩條記錄曲線之間的距離(參見12.1)。
5 應用及意義
5.1 ASTM D 4034 這種測定紗線滑移性能的方法適用于機織裝飾織物的驗收試驗,萬一在采用本方法進行驗收試驗時因買賣雙方報出數據不同發生爭議時,則應當對由即將評定的一批材料中采取的試樣,然后把數量相同的試樣隨機地分配給每個試驗室進行試驗,以此為基礎進行對照比較來確定買賣雙方實驗室之間的統計偏差(即使有的話)。被評定的材料類型應盡可能均勻一致。
5.2 本方法擬用于在有控制的條件下測定家具裝飾織物的接縫處紗線的滑移狀況。本方法可能說明不了它們在實際應用場合的性能。
5.3 應當將不符合買賣雙方協議要求的織物,準確地按縫處紗線滑移性能加以分類,以便消費者和家具制造廠商周知。
6 試驗裝置
6.1 拉伸試驗機 應使用下列中的一種:
6.1.1 CRT拉伸試驗機 CRT型(擺錘式)拉伸試驗機附有一套自動繪圖記錄裝置,必須符合ASTM D 76規格的要求。除非另外設置,試驗機上應裝備有一套自動繪圖記錄裝置和兩只試樣夾鉗,夾鉗的前夾寬25mm(1 in),后夾寬50mm(2 in)或者更寬些(注1)。兩只夾鉗應分開設置,相距76mm(3 in),拉伸夾頭的速度應為5.0±0.2mm/s(12.0±0.5 in/min)。
6.1.2 CRE拉伸試驗機 是一種等速伸長型試驗機,其規格要求與6.1規定對CRT型試驗機的要求相同。
6.1.3 其他型式的拉伸試驗機 除了CRT型和CRE型拉伸試驗機外,還可用其他類型的拉伸試驗機,它應當符合ASTM D 76規格的要求,所得到的試驗結果與CRT和CRE型試驗機的試驗結果有對應關系,如果這種儀器測定的結果將用來作為商業付貨驗收試驗的依據,則必須得到買賣雙方的認可。
6.2 針 22號圓頭刺針
* Singer 135×17,22號輕型圓頭刺針或Schmetz NM 140號輕型圓頭刺針或者其他相當的產品均適用。
6.3 縫紉線 莫諾考縫紉線(100%耐綸單絲縫紉線的合股線)。其面線斷裂強力不應低與35N(8 lbf),底線斷裂強力不應低于23N(5 lbf)。
6.4 兩腳規 一只
6.5 金屬夾鉗 一只備用夾鉗,重6盎司(170g),鉗口至少4 in 寬(100mm)。
7 取樣
7.1 從批產品中取1m(1.5yd)長的整幅織物樣品,而后,從每批成品批或每4600m(5000yd)織物中取1m樣品;蛘甙凑召I賣雙方協議的規定取樣。
8 試樣數目
8.1 預備試驗需二塊試樣,一塊試樣的長邊方向與經紗方向平行,另一塊試樣的長邊方向與緯紗方向平行。如果已經知道其紗線抗滑移性較低,則不需要進行預備試驗。
8.2 *終試驗需要用五塊紗線滑移較大的方向上的試樣。
9 試樣的制備
9.1 試驗經紗在緯紗上的滑移性時,從經向及緯向上均裁取二塊織物試樣,其中一塊的大小為100×100mm(4×4 in),另一塊為100×250mm(4×10in),試樣長邊方向與緯紗方向平行。試驗緯紗在經紗上的滑移性時,試樣長邊方向與緯紗平行。
9.2 將大小為100×100mm的試樣放在大小為100×250mm的試樣上面,試驗經紗滑移性時,兩塊試樣的經紗應與接縫成十字交叉。試驗緯紗滑移性時,緯紗方向與接縫成十字交叉。
9.3 將兩塊試樣的短邊從頭到尾縫好,接縫距試樣邊緣12mm(0.5 in),針腳大小為每25mm(1 in)內有7±0.5針,并縫一道平鎖線。
9.3.1 這條平鎖線應符合聯邦標準Fed-Std-751a 301號形式鎖線的規格,這種線跡形式應由2根縫紉線構成。依靠另一根縫紉線的進線使根縫紉線的一個線圈穿過材料,然后,將根線的線圈拉進材料內,使這在該材料兩個表面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鉤接起來。反復進行這樣的操作形成一系列線跡(見圖1)。
9.4 在均勻的位伸條件下形成線跡以及使接縫與緯紗或經紗相垂直,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
9.5 在與平行于試樣長邊方向的這一邊相距35mm處劃一條線,以便于將試樣安放在試驗機上。
10 試樣的調溫調濕
10.1 按照ASTM D 1766的規定,將所有試樣置于紡織品試驗用的標準大氣中調溫調濕至少4小時。供預備試驗用的試樣不需要進行調濕。
11 試驗步驟
11.1 在所有試驗中,均應將試樣的一端方方正正地放在上夾鉗的鉗口之間并牢牢地夾好,然后將其另一端放在下夾鉗的鉗口之間并將備用夾鉗夾固好。為得到均勻一致的拉伸,將試樣牢牢地夾在夾鉗上,然后把重為170g(6盎司)備用夾鉗夾在試樣的下端(參見6.5)。應將該備用夾鉗與待測紗線方向平行地夾在試樣上,夾持位置應低于試驗機下夾鉗。當達到正確的方向和拉伸時,擰緊下夾鉗并取下備用夾鉗。
11.2 織物的負荷——拉伸曲線把試驗機夾鉗上的試樣中100mm×250mm的那一部分夾牢(見6.1),與接縫相對的一端放在下夾鉗中。將記錄裝置的指針放在縱坐標零點及橫坐標的適當位置上,啟動試驗機并記錄該織物的負荷——拉伸曲線。
11.3 有接縫的織物的負荷——拉伸曲線 將試樣放在試驗機(見6.1)的夾鉗內夾牢,使接縫處于上下夾鉗之間的正中位置。將記錄裝置的指針放在縱坐標零點及用來記錄基本織物的負荷——拉伸曲線橫坐標的同一位置上。啟動試驗機并記錄帶有接縫的織物的負荷——拉伸曲線。
11.4 開始描繪不同點相對于縱坐標零點的每對曲線,記錄這五塊試樣中的每一塊試樣的負荷——拉伸曲線。
12 評定
12.1 用一只分規,使其兩條規腳分開的距離等于伸長曲線上B到C的距離(圖2),即兩條曲線在縱坐標上與負荷坐標的4.4N(1 lbf)負荷值相交的位置,我們把這兩條曲線間的距離稱之為“松馳”量。然后把分規放在一比例尺上,使兩腳間的距離再額外加一6mm的滑移量值,例如用2:1的放大比例,對于6mm(0.25 in)的滑移量就使分規兩腳間距離再放大12mm(0.5 in)。
12.2 使用按12.1款的規定分開后的分規的兩腳,以其中的一只腳沿著沒有接縫的織物所測繪出的伸長曲線掃描,直到分規的另一只腳在同一縱坐標線上與帶有接縫的織物的負荷——伸長曲線上(圖2)。用牛頓或磅力所表示的這個點上力的大小就是在25mm(1in)寬的試樣上,紗線滑移6mm(0.25 in)所必需的力。那么從得到的這個力中扣除4.4N(1lbf)的松弛所需之力所得的剩余數值就可以認為是抗滑移性的測定值。
13 計算
13.1 從5塊試樣的觀測值計算出平均值。確定紗線抗滑移性的平均值應精確到2N(0.5bf)。
14 報告
14.1 說明所有試樣都是按照ASTM D 4034規定的方法試驗的,注明所抽樣的材料或制品的類型及所采用的抽樣方法。
14.2 應報告下列事項:
14.2.1 經紗在緯紗上產生滑移所需要的作用力的大小,以牛頓表示(或以磅力表示);
14.2.2 緯紗在經紗上產生滑移所需要的作用力的大小,以牛頓表示(或以磅力表示);
14.2.3 所使用的拉伸試驗機的類型;
14.2.4 紗線的抗滑移性[精確到2N(0.5lbf)]或其他結果,如織物斷裂情況,紗線斷裂情況,或超過試驗機容量的負荷。
15 精確度和準確度
15.1 精確度 有關人員正在制訂ASTM D 4034《機織家具裝飾織物紗線抗滑移性試驗方法》的精確度。
15.2 準確度 ASTM D 4034《機織家具裝飾織物接縫處紗線抗滑移性試驗方法》的真實數據只能根據某一指定的方法來確定。在本方法范圍內,還不知道D 4034方法的偏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