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生產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韓衛明
熱門標簽
公司動態
高科技產業何去何從 振興經濟全靠政府行嗎?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的全國“兩會”不但受到社會關注,更受到了“兩會”代表、委員的高度重視。“兩會”上,擴內需保增長、4萬億投資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問題,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針對市場和讀者關注的這些熱點話題,《新財經》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貿系主任何維達。
茅于軾:政府要把錢花在調結構上
對于政府大量投資搞建設的做法,我基本是不同意的,這實際上是一種加強政府權力的做法。我們在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就是政府權力太大,應該更多地讓市場發揮作用,F在這個方向整個搞擰了,不是靠市場,而是靠政府。當然,我不是說政府不該花錢,政府花錢要花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不是只保GDP。保GDP是政府的眼光,保就業是老百姓的眼光。不過,兩者之間并不矛盾,如果就業問題解決了,GDP也會上去的。但是,政府是要瞄準GDP還是瞄準就業,這個問題就不一樣了,F在,中國要應對金融危機,*根本的問題是繼續改革,要縮小政府的權力,把資源配置功能更多地交給市場去完成,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沒有完成的任務。這次,政府的救市措施還是老辦法,還是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辦法,F在的情況與十年前已經非常不一樣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沒有現在這么多外匯儲備,當時的出口導向也和現在不一樣。如今,我們是消費少,投資多,實際上是結構存在問題。這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針對原來的產業結構布置的,哪條道路上車多、貨多、人多,那是原來的外向型結構決定的。這些方面都需要調整,而不是繼續加強。中國與美國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人是沒有錢,政府欠債,老百姓欠債;中國正好相反,我們錢多得要命,政府手里大把的錢,老百姓手里大把的錢,問題是錢都沒有用好?墒,我們也學美國拿著錢去救市,這條路根本就不對頭,F在要解決的是結構調整,減少投資,增加消費;減少出口,增加內需;減少第二產業,增加第三產業;減少用外國資本,更多地用中國自己的資本。既然是結構調整,企業肯定有死的,有活的,如果原來的結構不動,怎么能調整呢?要讓一些行業退出,一些行業新生,結構才能調過來。不能只為了保穩定,讓企業都不裁員,都不關門。不可能既要結構調整又要保穩定,這是做不到的。
很多出口加工業就應該被淘汰掉,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出口加工業已經不能保持高增長的速度了,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外匯儲備不斷上升,加劇了全世界金融的不平衡。實際上,這次是美國和中國配合起來闖了禍,美國向別人借錢,中國就把錢借給美國,現在不能再這么做了。事實上,中國的出口企業已經關了很多,但現在中國要的是,要讓這些企業找到新生的機會,要幫助企業得到資本,得到信息,政府也要幫助他們注冊新的公司,F在,這個問題非常大,辦個企業很麻煩,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連擺個攤都不允許。政府部門對企業也很不友好,不斷地去企業檢查、訪問、調研,其實就是對企業的騷擾。企業對這些政府部門毫無辦法,來了只能請吃飯,弄不好還得送紅包,F在北京就是這樣,這種情況很普遍。這個事情不解決,企業怎么能搞得好。政府現在是光花錢,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政府手里欠債更多,貪污腐敗的人更多,F在需要政府真心誠意地幫助市場,幫助企業。很多壟斷行業都要敞開,像金融業、石油業、電信業,都要對民間開放,這是我們解決危機的辦法。而不是政府手里拿著大把的錢再去搞項目,這是我非常不贊成的。
左小蕾:找到新增長點才是渡過危機的靈丹妙藥
2009年,政府提出了GDP“保8”的增長目標。對于經濟學家來說,GDP保8、保9、保7都不重要,我們關心的是實質性的指標有沒有變化。比如就業、老百姓的消費增長等,這是反映經濟是否穩定的實質性指標。GDP“保8”,是從政府的角度出發,要給老百姓一個目標,一個信心,一個預期,是政府關心的。我們關心的不是GDP多少的問題,是“保8”里面的質量怎么樣,這是實質性問題。如果政府在實現“保8”目標的過程中發現可能做不到,那也不排除用擴大投資規模來實現這個目標,因為這是政府對老百姓的承諾。但是,所有的人都要想清楚一個問題,政府也要想清楚,經濟增長全部靠政府的投入是做不到的。政府的作用是激活經濟,是拉動經濟的循環,不是只靠政府去投資,投資多少。
2008年,我國的財政收入是5.4萬億元,如果全部用作投資,同時,銀行也不顧一切地配套,貸款突破5萬億元,一共投10萬億元,這樣投下去是很極端的。把5.4萬億元財政收入都投進來了,政府就傾家蕩產了,還有后勁嗎?還怎么拉動經濟?2009年,我國的稅收還要往下降,所以,怎么能夠全部寄希望于政府呢?政府的資源要限度地發揮作用,要激活經濟,不能只靠政府不斷地加大投入。美國政府到目前為止用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7000億美元對于美國來說,真的是皮毛。美國已經有那么大的財政赤字了,它還可以不斷增加赤字。像美國這樣,從來都是赤字經濟的國家也沒有只靠政府投入,因為美國知道,那樣做也不起作用,*后還是要創造就業、創造消費、創造再投資、再生產。要激活經濟,美國*后也要把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給激活,讓它們能夠貸款,不要惜貸。
中國不存在激活金融市場的問題,但中國的貸款都貸到那些大項目中去了,這樣做是有問題的。要激活經濟,一定不能與民爭利,一定要把那些有收益、有利潤的項目,讓民間資金去投資。光靠政府投資是不可以的,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大家不能總是寄希望于政府的不斷投資,再這樣下去,中國的“保8”目標真的會被耽擱了。應該好好想一想怎樣拉動民間投資,怎樣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家趕緊幫忙去發掘這些東西,這才是讓中國渡過危機的靈丹妙藥。
何維達:應將水利建設列入戰略規劃
這次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還是有一些漏洞,從未來利國利民的角度看,應該再追加一些行業。比如水利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第二,我們國家南澇北旱的現象非常嚴重,今年北方15個省市的嚴重干旱,影響了小麥的播種和生產。每年因為這個問題,都會使我國損失幾百億甚至上千億。1998年的大水災,2008年的大雪災,都給國民經濟帶來了重大損失。所以,水利建設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聯合國報告預計,未來二三十年,水資源危機是*重要的危機,比現在的金融危機還要大,未來水資源會比石油還貴。另外,水資源也是各種工業生產,特別是制造業必須的資源。把水利建設好了,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有利于未來的發展,等到下一次水危機到來的時候,我們就有備無患了,F在雖然在做南水北調工程,但是還不夠,水利工程應該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經脈相通。
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如果再遇到自然災害,就會加劇金融危機的影響,F在很多資金都投在了修鐵路和公路上。其實,中國目前的鐵路、公路交通狀況已經很不錯了,繼續去打通深山老林建鐵路、公路,其成本和效益是否能成正比,還很難說。而水利建設的投資效益,要比交通大得多。如果水利做得好的話,糧食大豐收,也會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所以,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為了保經濟增長,應該把水利建設當成一個長治久安的重要戰略去考慮,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另外,產業振興應該重點扶持兩方面:,是具有一定規模經濟效益的,能提供更大產值和更多就業,對國民經濟有促進作用的產業。第二,一些中小企業具有很好的科技創新能力,應選擇一些相關行業,扶持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用創新能力來突出中小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比如,聯想目前就碰到了一定的困難,聯想在國內與一些大型企業如寶鋼、中石油等企業相比屬于中型企業。聯想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民族企業,在國內是很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聯想遇到困難,國家應該幫助它渡過難關。所以,在產業規劃方面,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一定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要符合產業振興,比如像自然并購、已形成規模經濟的具有競爭力的、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或在某一個領域能夠在世界上的產業。在擴大內需方面,國家也在出臺各種政策,比如“下調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汽車下鄉”等政策,也是在刺激消費。雖然現在的形勢不好,我們也不應該放棄外需,還應該找不同的市場,這一塊也是有必要的。比如中國對歐盟的130億美元采購計劃,我們也要講點條件,歐盟也要買一些中國貨,不能只是單向的。我們買美國國債實際上都是單向的,美國是不是也應該買些中國貨?所以,我們在對外市場方面也要有通盤的考慮。擴大內需是必要的,但在擴大外需方面要有新的思路,要充分發揮各種渠道的作用。經濟振興要依靠兩條腿,內需和外需,不能一條腿走路。
2009年,政府的目標是“保8”,“保8”實際上是解決就業的一個前提。生產與就業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企業能夠開工,不倒閉,就業問題就會解決。應該說,“保8”是沒有問題的,投資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投資并不是一兩天就能見效的,比如,交通設施建設,可能在兩三年之內都很難見到效果。只要很多企業繼續開工,很多農民工就可以回來工作了。我們不能操之過急,經濟周期要有一個過程,如果能在這次金融危機面前不倒下,很多問題都是暫時的。但是,如果金融危機持續的時間太長,那就麻煩了,很多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政府也希望盡快使經濟復蘇。
實現“保8”的目標,經濟就可以實現平穩過渡。經濟恢復了,就業問題也會隨之解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國家有關制度制定部門,比如發改委要通盤考慮,要讓這些振興規劃排排隊,把重復建設的項目盡量卡下來,否則后續問題就比較大了。另外,我們以前主要靠外向型的擴張來促進經濟發展,現在應該是消費、內需、投資三管齊下,同時擴大就業。國家在這方面要通盤考慮,如果不是集約型發展,還像以前一樣的粗放型發展,就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一定要避免這樣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