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經銷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左廣星
熱門標簽
公司動態
自主創新:引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崛起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陷入發展的困境,有的產品幾乎全軍覆沒,到如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日益崛起,已經占據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絕大部分國內市場,同時產品大量出口到海外,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看似短暫,卻見證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新統計表明,2007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收入突破了2100億元,在我國機械工業中位居第四,在世界工程機械行業中,銷售收入僅次于美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成功之路給中國企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啟示是,必須堅持自主創新,走保護發展民族品牌的道路,在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技:創新之源
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有人說“從挖掘機、裝載機到推土機,每一臺工程機械設備就是一臺超精密的儀器”,因此掌握的制造技術便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原始創新的出發點。
“十幾年前我就提出了‘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概念,我們已經為之奮斗了十來年。”談到科技創新,中聯集團董事長詹純新深有感觸。“像混凝土泵車和輸送泵技術,過去中國人可以說不敢問津。那時候,一輛混凝土泵車的制造成本大約在三萬美元,而外商則以二三十萬美金的高價賣給我們,他們從中國賺了多少錢可想而知。”正是懷著這樣一種樸素的民族情感,中聯集團選擇混凝土泵車產品作為突破口,并在1993年推出了我國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泵車產品。在中聯集團的帶動下,國內生產混凝土機械的廠家已達上百家,我國自主品牌產品不僅奪回95%以上的國內市場,而且實現了15%的產品銷往海外。
像中聯研究混凝土泵車一樣,中國的很多工程機械企業都在技術創新領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安徽叉車集團公司從*初引進日本TCB公司的叉車技術,到完全自主制造512個品種叉車產品,靠的是“以我為主,自主開發”;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從引進日本小松220馬力的推土機制造技術,到自主研發出80多種規格和型號的推土機產品,目前山推公司的推土機產銷量已位居世界第三;柳工集團引進卡特彼勒公司裝載機技術,通過自主研發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裝載機產品,2007年中國裝載機出口已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
“自主創新必須過基礎研究這一關,在自己的原創性產品上如果沒有很好的投入,沒有長期不懈的堅持,這個企業就很難成功。”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安國說,“尤其是企業快速發展,走向化的階段,更會發現歐美社會對環保和能耗的‘軟性標準’要求在日益提高,沒有現成的能達到這些標準的技術可供你使用,只有自己研究。”
體制:創新之基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自主創新的龍頭和源泉,那么體制和機制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