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類型:經銷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李妍
熱門標簽
技術文章
常見主要大氣污染物簡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被人們注意到或已經對環境和人類產生危害的大氣污染物大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范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含物及光化學氧化劑等。
(1)顆粒物
顆粒物即顆粒污染物,是指大氣中粒徑不同的固體、液體和氣溶膠體。粒徑大于10μm的固體 顆粒稱為降塵,由于重力作用,能在較短時間內沉降到地面。粒徑小于10μm的固體顆粒稱 為飄塵,能長期地飄浮在大氣中。粉塵的主要來源是固體物質的破碎、分級、研磨等機械過程 或土壤、巖石風化等自然過程以及燃料燃燒所形成的飛灰。目前大氣質量評價中常用到一個重要污染指標總懸浮顆粒物(TSP),他是指分散在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的總稱,數值上等于飄塵與降塵之和。
(2)含硫化合物
硫常以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的形式進入大氣,也有一部分以亞硫酸及硫酸(鹽)微粒形式進入大氣,人類活動排放硫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硫(SO2)。天然源排入大氣的硫化氫,也很快氧化為SO2,成為大氣中SO2的另一個源。
SO2是一種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不可燃氣體,刺激跟睛、損傷器官、引發呼吸道疾病,甚至威脅生命。是一種分布廣、危害大的大氣污染物。SO2和飄塵具有協同效應,兩者結合起來對人體危害作用增加3~4倍。
SO2在大氣中不穩定,在相對濕度較大且有催化劑存在時,發生催化氧化,轉化為SO3,進而生成毒性比SO2大10倍的硫酸或硫酸鹽。故,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
(3)碳氧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主要是CO和CO2。CO2是大氣中的正常組成成分,CO則是大氣中排量極大的污染物。全世界CO年排放量約為2.10*108t,為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之首。CO是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主要來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和汽車尾氣。CO化學性質穩定,可以在大氣中停留較長時間。一般城市空氣中的CO水平對植物和微生物影響不大,對人類卻是有害物質。因為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大200~300倍,當CO進入血液后,先與血紅蛋白作用生成羧基血紅素能使血液攜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缺氧,使人窒息。
CO2主要來源于生物呼吸和礦物燃料的燃燒,對人體無毒。在大氣污染問題中,CO2之所以引起人們普遍關注,原因在于它能引起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氣候發生變化。
(4)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是NO、N2O、NO2、N2O4、N2O5等的總稱,其中主要的是NO、N2O、NO2。N2O是生物固氮的副產物,主要是自然源。故通常所說的氮氧化物,多指NO和N2O、的混合物,用NOX表示。
全球年排放氮氧化物總量約為109t,其中95%來自于自然源,即土壤和海洋中有機物的分解;人為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如飛機、汽車、內燃機以及硝酸工業、氮肥廠、有色及黑色金屬冶煉廠等。
NO毒性與一氧化碳類似,可使人窒息。NO進入大氣后被氧化成NO2 。NO2的毒性約為NO的5倍。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又是光化學煙霧的引發劑和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5)碳氫化合物
碳氫化合物包括烷烴、烯烴和芳烴等復雜多樣的含碳和氫的化合物。大氣中碳氫化合物主要是甲烷,約占70%左右。大部分的碳氫化合物來源于植物的分解,人類排放的量雖然小,卻很重要。碳氫化含物的人為來源主要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燒過程和蒸發過程,其中汽車尾氣占有相當的比重。
目前,雖未發現城市中的碳氫化合物濃度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影響,但己證實它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碳氫此合物中的多環芳烴化合物3,4,苯并(a)芘具有致癌作用,已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另外,甲烷也具有溫室效應,且效應比同量的二氧化碳大20倍。
6.含鹵素化和物
大氣中的含鹵素化合物主要是鹵代烴以及其他含氯、溴、氟的化合物。大氣中鹵代烴包括鹵代脂肪烴和鹵代芳烴。如有機氯農藥DDT、六六六,以及多氯聯苯(PCB)等以氣溶膠形式存在。含氟廢氣主要是指含HF和SiF4的廢氣。主要來源于鋼鐵工業、磷肥工業和氟塑料生產等過程。氟化氫是無色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的有毒氣體,極易溶于水,還能溶于醇和醚。氟化氫對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結膜有強烈的刺激性,長期吸入低濃度的HF會引起慢性中毒。在氟污染區,大氣中的氟化物被植物吸收而在植體內積累,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產生危害,*典型的是“斑釉齒癥”和使骨骼中鈣的代謝紊亂“氟沉著癥” 。
(7)光化學煙霧(洛杉礬煙霧)
汽車、工廠等排入大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淺藍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扣二次污染物)稱為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的表觀特征是煙霧彌漫,大氣能見度低。一般發生在大氣相對濕度較低、氣溫為24~32℃的夏季晴天。光化學煙霧*早在美國的洛杉磯發現,以后陸續出現在世界的其他地區。一般多發生在中緯度(亞熱帶)汽車高度集中的城市,如蒙特利爾、渥太華、悉尼、東京等。20世紀70年代我國蘭州西固石油化工區也出現了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成分很復雜,主要成分是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PAN)、大氣自由基以及醛、酮等光化學氧化劑。夏季中午前后光線強時,是光化學煙霧形成可能性的時段。天空靖朗、高溫低濕和有逆溫層存在,或地形條件,利于使污染物在地面積聚的情況都易于形成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的危害非常大。煙霧中的甲醛、丙烯醛、PAN、O3等可刺激人眼和上呼吸道,誘發各種炎癥。臭氧濃度超過嗅覺閾值(0.01~0.015ppm)時,會導致人哮喘。臭氧還能傷害植物,使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PAN則能使葉背面呈銀灰色或古銅色,影響植物的生長,降低抵抗害蟲的能力。此外,PAN和O3還會使橡膠制品老化、染料褪色,對油漆、涂料、纖維、尼龍制品等造成損害。
(9)酸雨
環境科學中將pH<5.6的雨、雪等大氣降水統稱為酸雨。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大量SO2和NOX等酸性氧化物進入大氣中,并經過一系列化學作用轉化成硫酸和硝酸,隨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天然降水中由于溶解了CO2而會呈現弱酸性,但一般pH值不低于5.6。故一般認為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使降水pH值達到5.6以下的,所以酸雨是大氣污染的結果。
原創作者:上海蘇杰試驗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