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房網訊:一次同學聚會,大家都喝了不少酒,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放開,藏著掖著還聽一本真經;但是,喝了酒呢?喝了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說了啥,醒來以后有自己的死黨,會對你說,咱班的女同學都對你刮目相看;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你說,你有4套房,5套房,N套房;同學圈一下炸鍋了,你若在開一輛帶有標志性的車,也就是BB類型的吧,不管多少錢,標讓人刮目相看;也沒人看看你的行車本,是不是租車公司的?一個人混的好不好,不論同學間吹牛也好,女孩找對象也好,首先說有幾套房,就代表家境不錯;資產有多少不說,存款有多少說了也沒人信;但是你說有幾套房,這就是一個標志性的高富帥,奇葩不?再后來,大家就有了目標了,女同學回家會和老公說,誰誰誰幾套房,誰誰誰什么車;男的也回去感嘆,誰也啦咱一把,泡個姑娘也問你有幾套房,傷透了心,于是全民賺錢,有錢沒錢,先買套房,哪怕是零首付,也要買房,一說誰誰誰在全國各地都有房;再往下發展,就是結婚買房對吧?房子小的,換大房子,對不對?手里錢多,就買房子等著增值,是不是?不僅僅如此,還買了澳大利亞的房子,也購買加拿大的房子,英國的房子,新西蘭的房子,日本的房子;為什么身邊人,都這么喜歡買房子呢,天生的,還是有什么蹊蹺?:追求高回報率,房子是一道港灣;一個在日本買房子的哥們,會去和同學說,日本的房子繪本真快,租出去10年就回本;他的同學說,10年才回本,太長了吧?什么太長,下巴太長,還是下半身太長,真是見了世面了;身邊投資理財的人,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太不理智,表現在什么地方呢?看看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回報率在不到5%,那哪行,太低了;買房子,98年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以來,房子漲了N倍,具體多少各地不一樣,自己去算算吧?在98年賣1000塊的房子,現在是15000塊每平米,知道意思了吧?這么高的回報率,我們算的是翻倍的賬目,從來不去計算復利的項目,以至于全民賺快錢;現在有一個怪現象,就是誰約你都是和你講一個問題,那就是讓你去聽課,一聽就是3個月回本;什么項目能夠,3個月回本?于是都在做著美夢,想去賭一把,結果壓上了房子,壓上了信用卡,壓上了傾家蕩產;一損俱損,***模式的投資性格,在身邊人比比皆是;高回報率的項目,到底有沒有,為什么說身邊人都學歷低,不用腦子思考,這都是交的智商稅;高回報的項目沒有,*后一幫理智的投資者,回頭一看,還是房子靠譜;因為黃金,白銀卻,期貨,股票一個都不行,都在玩游戲,只有房子是相當靠譜的,回報率也相當高,每年翻一倍;第二:房子是提高身價的一種標志;特別是在民間,誰誰誰進城了,買了房子,娶了媳婦,那就太了不起了;若是有兩套房,家里有沒有結婚的小伙子,說媒的媒婆也是擠破頭的給你找姑娘,就說他家幾套房;保準能找到好姑娘,房子成了一個人城市身價的一個標志性的事情;那丈母娘也絕不含糊,沒房子別想娶我家閨女,這就是后來的延伸出來的,房價是丈母娘推高的;實際是一種社會風氣,把房子給神化了;于是,在30年連漲的趨勢下,把房子淪為了一種神話,只漲不跌;不僅在國內買,還在國外買;一位外國房地產中介說,這不是中國人入侵,中國人喜歡買房,他們天生就這樣;依我看,還是利益的驅使,一種是當作了資產避風港,一種是相當求高回報,誰又說不是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富裕了,也還是受到學歷的考驗,投資別的咱不會呀?點評:一是真正的剛需,反而著急了,為什么呢?*近買房的人,都是為自己在上高中,上大學的孩子買的居多,這是真實的;這樣的房子,買了未來3-5年都有可能是空置狀態,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還是透支了未來的剛需?二是房子是一種資產沒錯,這是現階段的杠桿需求造成的,說白了風險很大;三是透支了未來的剛需,未來怎么辦?【編輯:小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