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牽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近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中信重工科技創新成果捷報頻傳:Φ12.2m自磨機獲世界之最認定、全球首套5600mm軋機支承輥采用483噸鋼錠鍛造成功。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我們必須通過加大基礎技術研發和支持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推動我國制造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變。”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說。
近年來我國工業體系取得快速發展和巨大成果,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仍存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核心輔機等工業基礎領域相對薄弱,工業企業因盈利能力偏低、試錯成本高等因素導致技術進步慢、成果轉化難等困難。
武漢琦介紹,近年中信重工不斷以實實在在的高技術含量產品推進強鏈補鏈,如專用高強鋼鑄鍛件連續17次護航神舟飛船升空,世界最大規格5600mm粗軋機牌坊一次性成功澆注,自主研發新型蒸汽汽輪機組打破鉛冶煉行業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研制交付國內最大規格高端大型馬氏體不銹鋼轉輪中心體整鍛鍛件。
“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裝備制造業所需的關鍵材料、加工工藝、設計軟件等基礎領域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運營、首臺(套)重大裝備研制推廣、核心部件國產替代進口等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上,尤其在“卡脖子”關鍵技術裝備、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關鍵領域,給予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有力支撐制造強國建設。”武漢琦表示。
在加大對基礎領域的研發支持力度方面。武漢琦表示,目前工業基礎技術研發具有周期長、難度高、投入大的特點,僅依靠企業的人才儲備和資金水平難以獨立開展。因此,希望能夠從國家層面調動相關資源,加大關鍵材料、加工工藝、設計軟件等工業基礎技術領域課題立項和課題實施的支持力度,組織國家頂尖專家團隊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予以指導并加大課題的經費支持。
同時,加大對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希望有關部委在遴選國家研發課題的承接單位時,能夠優先考慮由對應領域企業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承接,為之后的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廣夯實基礎。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運營方面,希望有關部委能夠從人員編制、經費投入、資源配置、運作模式、科研場地、儀器設備等維度出臺支持細則與指引,使依托單位、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給予的支持可操作、可落地。
武漢琦建議,加大對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對研制推廣首臺(套)重大裝備的資金獎勵和評獎支持,緩解企業資金負擔與成果轉化投入大、周期長的矛盾。二是加大對國產核心部件產業化應用的支持力度。中信重工和洛軸聯合研發低速重載礦山重型裝備特大型軸承,助推我國重大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實現國產化,打破進口軸承市場壟斷;但在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動力機械等領域還存在核心部件由進口產品壟斷的情況,盡管國內廠家積極開展技術產品攻關,但基于安全性、穩定性等因素考量,使用單位不敢試、不敢用的問題依舊存在,希望相關部委能夠出臺核心部件國產替代進口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為使用單位決策提供指引和支持,鼓勵使用單位積極嘗試國產裝備,從而對國產核心部件的產業推廣提供支持,推動我國制造業加速向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變,從產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向自主創新的“中國智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