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關總署緊緊抓好國家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實,聚焦促穩提質和企業關切,在海關職責范圍內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16條等多項支持措施,各地海關結合當地實際細化了近千條具體舉措,有海關總署出臺的針對全國的政策,有重點針對不同經濟區域的,也有直屬關、隸屬關針對本關區的,還有針對不同貿易業態的,有針對不同海關監管區的,還有針對具體某一項出口產品的,可以說是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多時段發力,形成了政策支持的立體空間。1月1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從海關總署實地調研和反饋情況看,營商環境的改善、通關時間的壓縮、監管方式的優化,受到了經營主體的歡迎。一是通關提速增便利。離港確認便利措施覆蓋長江流域,節省1-2天的中轉時間,對進口鐵礦實行順勢監管、無感通關,企業進口實現“卸畢即檢畢”,壓縮通關時間65%。二是助企紓困增活力。激發企業積極性、創造性是穩外貿的重要基礎,海關總署有針對性地出臺了很多幫扶企業減負增效的措施,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三是優化服務增動能。大力培育外貿新動能,創造外貿新的增長點,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2023年,民營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在外貿領域,民營企業有許多“亮眼”表現,有四個方面。一是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2023年,占我國外貿總值比重達到了53.5%,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3.2個百分點;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6.2%,再創新高;穩外貿主體地位更加鞏固。二是我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66.4%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民營企業持續推進品牌建設,在品牌創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斷取得實效,提升了“中國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三是在我國消費品進出口值中,民營企業占68.1%。民營企業整體技術實力持續增強,在高新技術類消費品出口中的份額逐年提升;在肉類、食用水產品、蔬菜、水果等進口中均占據主導地位,服務民生作用愈發突出。四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9.2%,對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3%、2%,民營企業在持續開拓新興市場的同時,保持對傳統市場的韌性。
王令浚表示,2024年,海關總署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實和效果評估,聚焦企業痛點難點和堵點,研究儲備、適時推出更有針對性、更有含金量的新舉措,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貢獻海關力量。下一步,海關總署將一如既往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深入企業送政策、聽意見、解難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增強民營經濟發展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