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易推廣資訊 > 市場行情 > 無人駕駛+物流火了 巨頭入局創企爭搶市場
關注易推廣,獲取最前沿儀器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19/2/19 來源: 和訊名家 閱讀次數:5701
導讀:有業內人士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絕對是未來前景,而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的應用正在推動物流市場向智能物流加速轉變,物流場景對無人駕駛、配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需求引發了資本和創業公司的進一步加碼。
春節剛過,無人駕駛領域就突然火起來了。
(網絡配圖)
日前,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和Nuro先后宣布獲得9500萬美元和9.4億美元融資,總體融資額超10億美元。
巧合的是,這兩家初創公司的無人駕駛技術均著眼于物流行業。有業內人士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絕對是未來前景,而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的應用正在推動物流市場向智能物流加速轉變,物流場景對無人駕駛、配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需求引發了資本和創業公司的進一步加碼。
資本紛紛加碼▲▲▲
2月11日,生產機器人配送車輛的初創企業Nuro宣布該公司從軟銀集團近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中籌集到了9.4億美元,投后估值達到27億美元。
據了解,這家初創企業規劃了一條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道路,專注于制造專門為本地送貨的電動汽車,而不是機器人出租車或長途卡車。
這種“融資效應”很快傳導到國內。2月13日,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由新浪資本領投,此輪融資后圖森未來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截至目前,圖森未來累計融資額已經達到1.78億美元。
據悉,自2015年9月成立至今,圖森未來一直專注于研發可商用L4級別(SAE標準)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L4級別屬于高度自動化,系真正實現無人駕駛的級別,機器為駕駛行為負責,可以沒有駕駛員,但只能在限定的區域行駛。
圖森未來CEO陳默表示,憑借此輪融資,圖森未來將繼續擴大在中美兩地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規模,包括建立圖森未來與整車廠、一級供應商和傳感器生產方等合作伙伴之間的研發生產合作體系等。
而事實上,圖森未來的商業化可分為中國與美國兩部分。據陳默介紹,限制國內發展的一大因素在于圖森目前只取得國內無人駕駛測試牌照、而無運營牌照,這也是所有中國自動駕駛車廠所面臨的一道坎。
但在美國市場,競爭顯然更加激烈。去年,繼Uber宣布在亞利桑那測試無人卡車之后,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部門Waymo宣布其無人卡車試點項目啟動。而在春節前,由蘋果、谷歌和Uber前自動駕駛部門員工創立的美國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Ike完成了由貝恩資本領投的5200萬美元A輪融資,該公司同樣致力于將通勤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卡車上,并實現商業落地。巨頭們顯然也對這個領域虎視眈眈。
數據顯示,中美貨運行業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重型卡車的需求量就達到600萬輛,無論從應用場景需求還是成本控制方面而言,自動駕駛卡車的商用都將帶來重大機遇。國內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就有近10家,包括圖森未來、西井科技、牧月科技、智加科技、飛步科技、環宇智行等,它們大多數都聚焦L4級別的自動駕駛。
全球范圍的資本對于這個領域顯然很熱衷。今年年初,亞馬遜宣布斥資5.3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近日又有報道稱,亞馬遜和通用汽車考慮投資美國電動車皮卡廠商Rivian Automotive,投資規模在10億至20億美元。如果收購協議達成,將對目前的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的挑戰,Rivian預計將于2020年開售。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宣布在Model Y之后的下一款產品可能是皮卡。
初創企業或仍有生機▲▲▲
順為資本執行董事孟醒認為,從過去三年的情況來看,無人駕駛每年關注的東西對應焦點都不同。2018年,很多以前做一樣方向的無人駕駛公司開始做不同方向的細分領域,比如特定場景的物流環保等。對于投資機構來說,從關注無人駕駛系統的單點技術能力,到系統完整度,到落地場景的可執行度,到場景的判斷一直在變化和演進。
和君咨詢資深咨詢師孔令華撰文表示,預計在2050年,無人駕駛可為中國創造效益約5萬億元。按照目前中國1500萬貨運司機計算,預計可節省3萬億元;在叉車以及自動運輸車等領域,預計可以節省1萬億元,在道路改造、監控、網絡、救援等應用,預計可以創造效益2萬億元。
孔令華認為,借助無人駕駛技術和人工智能,裝卸、運輸、收貨、倉儲等物流工作逐漸被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代替,產品交付速度預計提高60%。而車輛自動駕駛,機器人代替人,物流成本越來越低,物流總成本從現在占GDP20%左右降為6%左右。其還表示,借助無人駕駛,物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物流行業將迎來新的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
事實上,在物流領域,京東、菜鳥和蘇寧等巨頭在無人重卡、無人配送方面已有相關布局。這對很多初創企業來說,或許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陳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跑出來”的可能性非常小,整個行業融資程度、測試車輛、以及合作伙伴等,均已達到一定規模,機會窗口接近關閉。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人駕駛在物流應用場景問題上有諸多暗礁?萍计髽I如百度、谷歌在無人駕駛領域更需要聯動實體物流企業。而京東、蘇寧擁有大量場景數據和專業需求,可以借此與技術型公司強化供需聯動。創業公司更需要與場景應用企業聯動,如智加科技與滿幫集團合作,獲得滿幫在需求及應用場景的支援。
“在目前政策環境下,物流無人駕駛或許比客用無人駕駛更容易規;下。而特定區域、干線運輸等場景相對是優先突破方向,這也將反過來推動包括特定區域、干線專線等物流服務的智能化和數字化。”他表示。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 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