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穩定經濟、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10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認為,小微企業聯系著千家萬戶。從總量上看,貸款供給規模穩步增長,到2024年8月末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在252.02萬億元,同比增長8.5%;保險公司通過債券、股票等方式,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8.8萬億元。從結構上看,相關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9%。從價格上看,貸款利率穩中有降,1—8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
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問題
小微企業對于經濟、就業和民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叢林介紹,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充分調研并且借鑒有關機制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牽頭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機制優勢,加強央地聯動,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問題。
叢林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期將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部署。首先是“誰來做”。在國家層面,由金融監管總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部門和銀行機構共同參與,負責總體統籌調度,加強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對接協同,更好地形成一個政策協同的乘數效應。在地方層面,省、市、區縣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細化方案,做好各項工作任務在本地的落地。特別是在區縣層面,要成立工作專班,組織開展企業走訪、需求摸排和融資推薦。在銀行層面,要設立工作專班,調動行內資源,發揮基層機構敢貸、愿貸積極性,主動及時地對接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其次是“怎么做”。區縣最貼近基層,也最了解企業,是機制落地見效的抓手和基本單元,所以區縣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組織相關委辦局、街道、鄉鎮和銀行機構開展走訪活動,摸排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宣講惠企助企政策,減少政策和企業體感之間的“溫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送給銀行,由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以及本行授信審批條件,作出授信決定,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概括起來講,上述這些條件簡單明了,小微企業只要是合規持續經營、有固定經營場所、經營狀況良好,同時有真實融資需求、貸款用途合規,都可以通過這個機制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最后是“達成什么目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希望達成這樣三個目標:一是直達基層。低成本信貸資金要直達基層,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銀行原則上要在1個月內作出是否授信的決定。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要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三是利率適宜。通過節約信息收集成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總體上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工信部作為國務院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綜合管理部門,始終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方向,梯度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目前,我國已經涌現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著力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周期培育體系,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工信部聯合財政部啟動了新一輪專精特新支持政策,2024年將通過中央財政支持1000多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的配套能力。通過專項再貸款項目,支持1100多家“小巨人”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面向中小企業發布中試服務資源目錄,優先支持“小巨人”企業參與重點產品和重點工藝的應用計劃。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快速預審、確權等知識產權方面服務。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近期工信部已遴選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7億元,地方財政投入超過120億元,2025年將再遴選一批試點城市,預計累計支持全國4萬多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金融支持方面。近期,工信部將聯合證監會推出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與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暢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會同有關部門聚焦重點產業鏈,啟動“一月一鏈”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全國行活動,推動金融機構與鏈上中小企業開展精準對接。
在服務保障方面。支持“小巨人”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賦予高層次人才舉薦權,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推動地方在人才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專項支持。同時,建成了貫穿國家、省、市、縣四級的中小企業服務網,涵蓋了1780多家公共服務機構,打通政策、技術、管理、服務資源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我國新增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有所減少,而風投行業也面臨各種挑戰。王江平分析,獨角獸企業作為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代表性企業,具有發展速度快、成長性高的特點,已經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的一股新生力量。近年來,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綜合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涌現了一批超級獨角獸企業。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集聚了一大批獨角獸企業。同時,重慶、天津、成都、長沙、武漢等地近年來獨角獸企業數量逐步增加,呈現出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實際上,我國來自高端制造業、消費與零售、高新技術等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占比超過了78%,2023年新增獨角獸企業中,超過一半來自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硬科技賽道。王江平認為,獨角獸企業的成長,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的科技實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下一步,工信部將采取措施,推動支持我國獨角獸企業發展。一是建立全國統一、部省聯動的獨角獸企業培育體系。二是支持獨角獸企業技術創新,鼓勵和引導獨角獸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技術攻關,掌握更多的“獨門絕技”。三是加大對獨角獸企業的金融支持,發揮產融合作平臺的作用,支持獨角獸企業上市、并購、重組等。四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圍繞原子級制造、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發展壯大獨角獸企業。五是支持獨角獸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開展創新合作。
幫扶企業拓展市場、釋放活力
針對當前一些工業企業反映訂單不足等問題,王江平表示,四季度,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出一批促消費、擴內需具體舉措,幫扶企業拓展市場、釋放活力。首先,聚焦投資帶動,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和設備更新工程。抓緊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項目批復和資金,加快已簽約的1500億元技術改造再貸款發放到位。近期,工信部向銀行推薦一批新的專項再貸款項目,并提前謀劃2025年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同時,組織工業領域儲備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目前,工業領域在建和年內開工項目大約有36000個,預計未來3年將拉動投資超過11萬億元。
第二,圍繞擴大消費,組織優供給、促升級系列行動。一是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為了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工信部制定實施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充電器、電氣安全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分兩批發布31家符合規范條件的電動自行車企業名單。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2024年底將繼續舉辦新能源汽車下鄉專場活動,同步推動充電基礎設施下鄉,新增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城市。三是啟動建設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從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維度選樹“千件中國”消費名品,推出首批百件具有全球認可度的優質品牌,并組織開展全球性傳播推廣活動。四是在全國布局建設特色食品產區,組織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以及“吃貨節”等“三品”全國行活動。
第三,深化場景應用,培育壯大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質生產力。以低空產業生態構建為導向,支持空域資源較好、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范體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際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費新業態,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出臺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同時,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聚焦典型行業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智能工廠。